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07版:科学发展在浙江

文章导航

着眼发展 储备持续的动力

  ZHEJIANG DAILY

  7

  样本】

  【蓝色乐章

  在浙江大地上,不断涌现出的“浙江奇迹”、“浙江骄傲”,以典型的标杆力量和创新的闪光亮点,辉映着科学发展的“浙江之路”。我们关注这些走在前头、勇于拼搏的时代先锋,也同样关注那些润物无声、厚德载物的朴实力量。显然,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属于后者。这个诞生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代的单位,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但这支用心保粮、创先争优的队伍,为我省的储备粮管理工作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直属库油库

  舟山库粮食中转立筒仓

  用手更用心

  服务浙江粮食安全

  ——浙江储备粮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着眼发展 储备持续的动力

  对一个国家来说,建立适当的粮食储备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储备粮相当于一个“蓄水池”,在丰收的年份蓄积粮食,以备歉年的不足,均衡和稳定粮食的供给,平抑粮食价格波动。而承担起这份重任的就是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1999年4月,一场粮食行业的变革,促使着这支储粮队伍的新生。从此开始了他们在为国储粮路上的孜孜探索、克难攻坚。现在省储备粮管理公司下属6个省级粮食储备库,即德清库、直属库、中穗库、越州库、舟山库和衢州库,仓容量从成立初期的22万吨,扩大到目前的65万吨,消灭了露天储粮和简易仓储粮。思路开阔的浙江储粮人从仓储设施、现代物流、生态储粮等多方面着手,目光长远地布局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储备转型之路。其中舟山库强大的物流中转功能,使其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连接国际的重要粮食物流中转节点,目前,舟山库二期工程已在建。

  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强化服务意识,利用仓储设施、仓储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为民营粮食企业提供粮食物流中转、仓库租赁、临时场地堆放及粮食保管技术、咨询粮油信息、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等服务。去年,省储备粮管理公司还为我省粮农专门研发了集订单管理、粮食收购、数据输出、奖励发放、信息查询等于一体的“浙江省订单粮食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实现省级订单粮食的合同签订、收购、核算等一条龙服务。2011年与金融机构联手发放粮食订单奖励和收购资金近2.5亿元,惠及19个县市、349个乡镇的49697户粮农,确保省委、省政府粮食奖励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种粮农户。

依托科学 激发创新的活力

  直属库的一个小麦仓里,来自澳大利亚的小麦已经储存有一年多了,依旧有淡淡麦香。这其中,凝结着每一位储粮人精心科学保粮的心血。目前,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各粮库都已全面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项新技术。各所属库积极开展的准低温储粮和无虫免熏蒸储粮比例逐年上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公司还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各所属库先后开展了利用地下水等冷源仓内空间降温、硅藻土防护剂实仓防护、充氮缺氧杀虫等一系列绿色储粮试验。“这里有许多在全国都看不到,在教科书里也找不到的好做法。”国家粮食局领导在德清库考察时,对于储备粮管理的科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直属库的党员先锋队想方设法探索出一套无线数字式的粮情测控系统。此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可通过手机物联网远程检测和查询,即便你身在异地,也可以实时掌握一系列相关数据。在仓储设施上,各所属粮库均建造了自动化防汛防洪设施,配备粮食“四散化”机械设备;而从码头吊机、散粮秤计量再平立面输送到仓库的直送工艺,实现了从传统人工装卸向现代机械化作业转变……这一个个转变提升,是粮食储备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创新之果。

健全制度 企业稳健的基石

  审计部门在对省储备粮管理公司进行审计时,曾给予其“省内管理最规范,制度最健全的国有企业之一”的评价。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建立了符合储备粮管理特点的机制、管理制度等共56项。

  从2001年开始,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对出库的省级储备粮实行竞价交易、公开拍卖,建立了储备粮公开竞价交易制度。目前所有出库的省级储备粮全部通过竞价方式销售。从2006年起,在全国行业内率先实施了预算管理制度。根据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关于《省级储备粮油财政补贴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司实行预算管理,做到年初有预算,开支有计划,年底有审计。这样一种透明公开的制度精神也同样催生了《公司基建项目管理规定》的修订,逐环节审核把关方予以支付工程款,有效避免了付过头款、人情款等问题,从源头上防止工程腐败。严格执行储备粮油管理制度,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实现了省级储备粮油和代保管中央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的仓储管理工作目标。连续十二年全面实现了人、粮、库安全无事故。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十分注重员工队伍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去年,公司有两位同志代表浙江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比武,获得了优秀个人三等奖。

提炼文化

凝聚精神的合力

  如果你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种粮不易,那你更应该懂得“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储粮之难。在直属库,库主任黄志军带领着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将改革创新和创先争优的理念融入工作。而对于舟山库的徐善龙来说,每年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岗位,为外轮接卸粮食,已成为他习以为常的坚守。从储备粮管理流程到仓库内库存粮食的数量、质量、实时粮温等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员工们都是如数家珍、熟记于心,浙江目前唯一一个“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当之无愧。而当我们走进这一座座“天下粮仓”时,我们明白了这股干劲背后的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撑,归结起来便是“文化”二字。

  “你们的企业文化理念先进,载体丰富,很有特点,值得总结。”省领导对省储备粮管理公司的文化建设亦高度肯定。“制度只能管住你的手,文化才能管住你的心”,省储备粮管理公司董事长毛利豪在领导干部和员工队伍中,反复强调文化对于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下,“用手更用心”的精神成为浙江储粮人所要深刻领悟的文化核心,并广泛推行“勤俭节约讲奉献”、“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等理念。各个库区加强粮库生态化建设,配备齐全的文体设施,为每位员工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春种秋收的农耕传统还在延续,用心保粮的责任使命依然艰巨。“用手更用心”的企业精神,时刻鞭策着浙江储粮人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坚定的信心自觉服务于浙江粮食安全。事无巨细,步步精心;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浙江日报 科学发展在浙江 f0007 着眼发展 储备持续的动力 2012-06-06 浙江日报2012-06-0600004;浙江日报2012-06-0600003;浙江日报2012-06-0600001;浙江日报2012-06-0600010;浙江日报2012-06-0600005;浙江日报2012-06-0600008;浙江日报2012-06-0600006;浙江日报2012-06-0600009;浙江日报2012-06-0600013;浙江日报2012-06-0600014;浙江日报2012-06-0600023;浙江日报2012-06-0600024;浙江日报2012-06-0600018;浙江日报2012-06-0600020;浙江日报2012-06-0600007;浙江日报2012-06-0600002;浙江日报2012-06-0600011;浙江日报2012-06-0600015;浙江日报2012-06-0600021;浙江日报2012-06-0600016;浙江日报2012-06-0600012;浙江日报2012-06-0600017;浙江日报2012-06-0600022;浙江日报2012-06-0600019 2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