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文章导航

•抢机遇打造红茶之都 •深挖潜力兴旅游大市 •全力创建文化强市

活力龙泉:向生态要幸福

到2016年,龙泉全市茶园面积8万亩,产量3500吨,总产值达到8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红茶、乌龙茶生产加工基地,力争把龙泉培育成浙闽赣重要的特种茶集散中心。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

  

  昨天和今天,龙泉一直是一个让人留有饱满印象的地方。

  时光追溯远一点,历史上,“处州十县好龙泉”声名远扬。

  时光镜头近一点,今天,作为浙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龙泉正在强力崛起,开始了创造美好新龙泉的新征程。

  “十二五”开局之初,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龙泉响亮地提出了未来的新目标:打造“活力龙 幸福泉”!

  龙泉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底蕴在文化。为此,当“活力龙 幸福泉”的新定位被明确提出来后,“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往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而局限”的新龙泉广集民智,锐意创新,本着“带动最广大的群众致富、给百姓最大程度的幸福”理念,在充分审视自我深厚资源、明晰自身更高定位的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要抢抓机遇打造“红茶之都”,深挖潜力兴旅游大市,全力创建文化强市。

  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说,迈出这三大步,就是要让更多的龙泉人最快地富裕起来。走好了这三大步,龙泉人民的幸福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而要又好又快地走出这三步,龙泉就必须紧紧盯住“生态”不放,真正做到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寓经济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中,真正实现绿色崛起、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科学跨越。

  活力龙泉,向生态要幸福。

浙江红茶之都

 “龙泉第三宝”目标8亿大产业

到2016年,龙泉全市茶园面积8万亩,产量3500吨,总产值达到8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红茶、乌龙茶生产加工基地,力争把龙泉培育成浙闽赣重要的特种茶集散中心。

  2012年的新年伊始,龙泉就喜迎新名片。在1月7日召开的浙江·2012迎春茶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隆重授予龙泉市为“中国茶文化之乡”,龙泉金观音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技术附加值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龙泉金观音”茶叶,成为龙泉继宝剑、青瓷之后的“第三宝”。

  金观音,引来金凤凰。2011年底,龙泉市与福建坦垟工夫集团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坦垟工夫集团将投资5亿元,在龙泉建设“龙泉金观音科技文化创业园”,加快茶叶中高端新产品的开发,推进茶饮料、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步伐,积极打造浙闽赣茶叶边贸集散中心和金观音特色茶叶集散地。

  这又让龙泉站到了“浙江红茶之都”的科技最前沿、工业化的最前端。而实现这一飞跃,龙泉只用了短短5年:

  2007年,龙泉市聘请浙大茶学系汤一教授为茶产业首席专家,科技与生态相结合之后,独具“香、活、甘、醇”的“龙泉金观音”闪亮问世,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首个乌龙茶新产品,终结了“浙江只能生产高档绿茶,不能生产高档乌龙茶”的历史。

  同年,龙泉市成立茶叶产业协会,申请注册公用商标“龙泉金观音”。随后,龙泉连续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茶叶基地、加工、标准化、品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短短5年时间,“龙泉金观音”年产值实现了从零到1亿元的突破,一举改写了“龙泉茶产业做不大”的现状。

  如今,“龙泉金观音”早已香飘大江南北,成为浙江省一个响当当的乌龙茶名品,被业界称之为是乌龙茶系列继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潮州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之后的第五朵金花。

  瞄准“红茶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中国国内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近年来正在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的市场机遇,今年,龙泉豪迈地提出了打造“浙江红茶之都”的响亮口号。

  确立新目标之后,龙泉一方面做好“勤练内功”,在全市大力实施基地扩面、茶叶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量质共进系列工程;一方面做大做精市场推广,“瓯江源头水、江浙顶峰茶、千年龙泉瓷”的水茶瓷营销组合,已逐渐成为茶叶市场的新宠。

  大手笔的投入背后,是呼啸而来的灿烂明天。

  让龙泉人民欣喜不已的是,时至今日,“红茶之都”的富民效应已经强烈地辐射开来。

  在政策的引导和高效益的带动下,全市一批龙头茶叶企业迅速加入特色茶产业发展当中。金福、阳光、顶峰、五龙山、披云食品、畲乡生态农业等茶叶龙头企业,凭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全市特色茶产业的主力军。

  如今,龙泉有“龙泉金观音”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龙泉金观音”专业村3个,标准化加工厂30家。2011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万亩,总产量148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龙泉金观音”等特色茶叶面积1.5万亩,产量达到了400吨。

  而打造“浙江红茶之都”只是龙泉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围绕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生态创业,龙泉在大力发展茶、菌、竹、蔬、畜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红豆杉、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大生态、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

 千年名城展开旅游新蓝图

到2016年,龙泉将奠定“旅游新城”、“瓯江龙泉溪观光游憩带”、“山水观光旅游区”、“剑瓷文化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这样一个“一城一江三区”的旅游开发格局,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将达到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5%。

  龙泉,山为长三角之巅,水是三江之源,生态全国领先,剑瓷世界驰名,还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发展旅游业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和条件。

  坐拥最优越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龙泉这座兼具“生态、文化、山水”的千年名城,已经在旅游市场上崛起。

  然而,习惯于自我加压的龙泉人绝不允许“别人在跑步,我们还在走路”。更不能允许“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富民效应”。为此,龙泉又一次地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强化经营山水、经营生态理念,立足“大生态、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奋起直追,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对此,蔡晓春强调,必须增强发展的危机感,提高发展的紧迫性,形成坚定不移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像发展工业一样聚最大合力,推进旅游业追赶式发展。要让龙泉旅游发展与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与国内迅速扩张的市场相协调,与追赶式发展应有的贡献相对称。

  之所以如此定位自我,是因为在新一届龙泉市委、市政府看来:旅游业最重要的功能是富民,受益最大的是百姓。欠发达地区要培育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实现富民强市,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为此,结合当前旅游市场趋势,龙泉将旅游定位在“秀山丽水、剑瓷龙泉、养生福地、诗画乡村”上。接下来,龙泉将以生态为龙头、以文化为灵魂、以养生为特色,积极培育以龙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山水生态游,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为核心的文化魅力游,以龙泉灵芝、龙泉金观音茶为特色的养生度假游,以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为卖点的乡村休闲游。

  加快核心景区开发被列为当务之急。接下来,龙泉将重点推动龙泉山深度开发和滚动开发,并充分发挥龙泉山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其他生态子项目开发,确保每年都有几个产品投放市场。

  目前,龙泉山景区二期开发方案已基本确定,安豫线通景公路是浙江省首条生态公路,也成为了景区的景中景。

  按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的披云山旅游开发也已全面启动,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以披云山红色文化、宝溪青瓷文化与道教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景区。

  此外,以披云龙泉青瓷文化园为主体,整合上垟镇木岱口村青瓷购物街、青瓷古作坊和源底村古民居的历史风貌旅游资源,以青瓷文化园、青瓷购物街、青瓷古作坊和古民居为主题的“中国青瓷小镇”项目开始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以崇仁寺宗教旅游区、昴山佛教文化主题景区、龙祥观道家养生园的宗教文化游也正在实施建设中。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经营特色资源文化惠民

 文化强市初露端倪

“十二五”,文化产业将成为龙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南宋诗人叶绍翁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园不值》,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诗人的故乡就在龙泉。

  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千百年来,古城龙泉因剑扬名,凭瓷生辉。

  当龙泉青瓷在世博会上倾倒众生的时候,当龙泉宝剑在影视大片上艳惊一方的时候,世人公认:龙泉,名副其实的一座文化资源大市。

  新的5年,在进一步依托浓厚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锐意进取的龙泉人再次为自己设下最高标准的新要求:“十二五”,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并设定了具体推进措施:强化经营文化理念,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扶持政策,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按照这个规划,未来几年,龙泉将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巩固提升以青瓷宝剑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创建国家级龙泉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组建剑瓷文化研究机构,加大非遗传承人培养力度,办精办特中国龙泉青瓷宝剑节,使之成为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在未来,龙泉将重点实施“文创兴瓷、科技强瓷、品牌立瓷”三大战略,着力构建以陈设艺术瓷和高档日用瓷为主体,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艺术瓷日用化、日用瓷艺术化为方向的大陶瓷大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宝剑产业向高端艺术品、体育健身器材、高档实用刀具、影视网游等多元化发展。提升菇、菌、竹、茶、水等文化产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构建文化传承体系之上,千年古城开始向文化产业强力进军。

  目前,龙泉已经着手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剑瓷、竹茶菇等文化产业园区,构建“一苑一基地一中心两园四区”的空间格局。

  龙泉迎来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资热”,一只只文化“金凤凰”相继飞来,栖息在龙泉青山绿水间。就在前几天,成功将水、茶、瓷营销组合推向国内市场的龙泉披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飞耀国际控股集团签订协议,飞耀集团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2.2亿元,把龙泉打造成全国健康饮用水生产基地。

  龙泉文化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龙泉市金宏瓷厂销售一路高歌猛进,同比增长90%,连续4个月蝉联全市工业企业税收贡献榜冠军。4月份,刚涉足日用瓷领域不到两年的龙泉瓯江青瓷公司也收获了一个大惊喜:在第21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上,300多家国内外酒店用品经销企业与他们建立了业务关系。

  同时,文化产业在群众增收比例中的份额逐步增加。围绕让外地人来龙泉消费文化产品、龙泉人享受文化活动,龙泉积极引导各乡镇挖掘本土文化优势,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如今,龙泉乡乡都有一张“文化”名片,节庆文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就给农民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绿色崛起 科学跨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活力龙泉:向生态要幸福 2012-06-05 浙江日报2012-06-0500009;浙江日报2012-06-0500006;浙江日报2012-06-0500008;浙江日报2012-06-0500010;浙江日报2012-06-0500016;浙江日报2012-06-0500013;浙江日报2012-06-0500024;浙江日报2012-06-0500028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