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浙江香榧种植面积每年增加3万亩,催生了5个“香榧之乡”——

香榧,还会吃香吗?

  味美的浙江特产干果—香榧,是实打实的高档消费品。160至200元一斤的市场价,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但这个价格对老板和农民来说,却是巨大的吸引力。在居高不下的价格刺激下,这种原本只分布在诸暨、东阳、嵊州等地的果树,如今纷纷出现在浦江、兰溪、丽水、松阳、桐庐、海宁等地的山坡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增速在浙江蔓延。

  最近,浦江县刚被评为“中国香榧之乡”,这是继诸暨、绍兴、嵊州、东阳后的第五个香榧之乡。据省林业厅数据,浙江的香榧种植面积正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增长。

  是谁,炒热了这锅香榧?

资本热衷摇钱树

  金华浦江历来以葡萄出名,然而走进她的山区乡镇杭坪镇、花桥镇,记者发现,香榧树早已经爬满山坡。而在十年前,这里还多是杉树林、毛竹林。

  留家坪生态林业公司总经理赵文刚的7000亩香榧林,就分布在杭坪镇,是浦江最大面积的香榧种植基地。其中,600多亩的香榧树已经陆续挂果,去年就采下了5000多公斤青果,有了百万元的收入。今年的产量更预计能达到2.5万公斤。

  “浦江有香榧,知道的人很少,但其实我从1997年就开始买苗了。”赵文刚介绍说,“留家坪”是目前浦江唯一一家有产出的香榧种植企业。

  赵文刚除了种植香榧树,还与浙江农林大学、浦江县林业局合作建立了40亩的香榧品种选育苗圃,对30多种香榧树种进行量化监测,“大约再过5年,就能选出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香榧树种,进行推广。”

  因为看好香榧产业,赵文刚打算在未来5年内还要继续扩大承包规模。而当地5位老板看到他的初步成果,也纷纷投资香榧林。目前,仅工商资本投入的浦江香榧基地就有2.1万亩。还有两位老板也闻风而动,今年准备广种香榧。

  兰溪也有一个颇有名气的香榧种植基地。投资人周燕明原本从事建材和房地产投资,2010年开始,他在老家兰溪梅江镇马桥头村投资了7000多万元,承包了近万亩的香榧基地。此外,他还通过“企业+农户”的形式,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投资数亿元,将香榧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成为全国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香榧基地。

  据省林业厅数据,浙江的香榧种植面积正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增长。除了诸暨、东阳等老牌生产地,浦江、兰溪、桐庐、丽水、松阳以更快的速度赶超,工商资本的带动是关键。

政策支持力度大

  除了工商资本的带动,政府这几年的支持力度也是香榧林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现在进入丽水松阳的乡镇,农户的房前屋后、村后的山坡土丘,翠绿的香榧树随处可见。松阳县玉岩镇余叶村是最早一批开始种植香榧的村子。这里几乎所有农户都有香榧树,全村目前有1000多亩香榧林,而在五六年前,这里只有茶园、杉树、毛竹。

  松阳以前几乎没有香榧树,如今却漫山遍野,因为这里种香榧的成本几乎为零。

  村民叶伟华家就有40亩香榧林。他告诉记者,2010年时,松阳农民每种一亩香榧林,就有150元的补助,到2011年,这一标准提高到了400至500元。此外,只要是与香榧产业有关的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投入,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这样一算,至少种香榧的前五年,不用农民再贴什么钱了。”

  为了鼓励农民种香榧,松阳县的补贴政策甚至细化到每一株香榧苗上。只要村民买了香榧苗,到林业局的种苗站等登记,就有每株15元的补贴。

  松阳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高樟贵告诉记者,除了通过补贴鼓励,松阳还组织种植大户去诸暨考察学习栽培、嫁接的技术,然后回村开展培训班,再手把手教给当地的农民,提高香榧苗的存活率。

  受政府鼓励力度的影响,浙江香榧苗的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叶伟华的香榧苗种植苗圃里,记者看到一支支棉签粗细的香榧苗,是一年苗,现在已经7元一株了,春节前,这个苗还只要5元。叶伟华又指着一株手指粗细的苗说:“这是‘2+4’苗,第三年开始嫁接的,现在的价格是100元一株,年前这个价格要80多元,去年才二三十元。”

  每年十一月到来年一二月,叶伟华都要卖掉3万多株香榧苗,但订购的电话仍然络绎不绝。今年,叶伟华准备再扩大规模,预计出苗5万多株。

种得多,好不好?

  浙江每年都要新增3万亩的香榧林。但近几年,市场上能买到的香榧干果,产地仍然是诸暨、绍兴、东阳等老产地的老树。这些老树的面积还不到10万亩。

  “虽然香榧五六年就能挂果,但要想长得好,最好是10年才开始采摘,这样,15年左右才进入丰产期。”省林业厅产业办主任康志雄介绍,从2003年左右开始,全省各地才开始大面积种植香榧,因此,新林要想大规模产果,起码要等到2015年左右。

  一旦香榧开始量产,每年将以成倍的速度增产。也就是说,从2015年开始,浙江将出现首拨香榧高产期。届时,香榧价格会不会大幅跳水,打压种植户的积极性呢?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戴文胜否认这种推断:“目前香榧价格并非常态,必然回到理性价位,但即使价格回落,对农民和企业主来说,利润仍然可观。”

  他解释说,浙江香榧产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也只有2000吨,与浙江另一种知名干果山核桃的产量相比,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因此,市场是供货严重不足的状态,才会出现160元/斤至200元/斤的高价。“但高利润在市场经济下不可能持久,因为它必然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这个市场。”

  同时,香榧的改良技术已经在2006年获得我省科技厅和林业厅的验证,这更加促使这种摇钱树在全省范围大量推广。

  戴文胜曾经推算过,即使香榧的价格腰斩甚至更低,到50至80元/斤,香榧亩产利润仍然可以轻松达到6000元,对农户和企业主来说,依然是可观的收入。

  不过,浦江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站站长朱永淡却有不同看法。他告诉记者,香榧的管理重点在生长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目前大部分规模种植基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每到修剪期,企业已明显感到人力资源的缺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盲目扩大投资面积,必然会造成管理水平的下降,香榧长达18年的投资回报周期,将会拉得更长。”他建议,“企业+农户”的形式,是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可以带动农户提高香榧种植水平。

  康志雄也对目前散户种植的增速表示担忧。他建议,政府层面应多鼓励工商资本的进入,而不是散户,因为企业更具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企业主的规模化种植,能快速提高香榧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标准,且有能力进行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香榧产业链。在他们的带动下,价格其实是趋于稳定的波动,而不是大起大落。“这个道理,在其他农产品中同样适用。”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0 香榧,还会吃香吗? 2012-06-05 浙江日报2012-06-0500008;浙江日报2012-06-0500010;浙江日报2012-06-0500011;2458951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