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村官再归来

  土壤选择了高山,因为它坚信:高山无语,自是一种巍峨;

  他们选择了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大地无语,自是一种深厚。

  楼军武、金鹰鸽、徐瑶……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是永康市首批定向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去年9月,他们被送到浙江师范大学再学本领。两个月后,他们再回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或乡镇干部。

  翻开他们的学习日记,没有豪言壮语,循着他们探索奋斗的足迹和思路,是一篇篇如何了解农村、融入农村生活的生动素材。他们用双脚丈量农村的广阔,用双手记录农村的真切,在寂寞中孕育力量。

  响应国家号召,从校门直跳农门,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年轻人的激情。可深刻了解农村,并愿意留守农门,更需要年轻人的勇气。永康这项“再回农村”计划,让大学生村官再次面临人生抉择——怎样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村官归来,一首激昂的青春之歌。

留下,为那句幸福的肯定

  晚上9时半,永康古山镇黄家村的村办公楼里还亮着灯,村干部们还在开会。会上讨论的主题,是关于村里一条200米长的道路建设问题。

  楼军武是被“强留”在这里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去年他被古山镇党委派到黄家村任村支部负责人。去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楼军武又脱颖而出,被派往浙师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

  这个月,所有的课程已结束。等到市委组织部举行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楼军武就要前往新的岗位。前几天,楼军武便向古山镇党委请辞。可村民不肯了,嚷嚷着“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对于村民的“强留”,楼军武感到很幸福:“我被大家如此肯定,能不幸福吗?”楼军武坦言,当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响应国家的号召。“现在,我在这里已经找到我的位置。这回在学校,学得这么艰苦,就是因为农村有我的理想、我的事业,我太珍惜这个机会了。”

  近一年的时间里,楼军武边学习,边处理着村里诸多事务,村庄整治、道路硬化、广场建设……村里的事,楼军武一件没耽误;学校的课,楼军武也一节没落下。

  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大学生村官也面临着出路问题。去年,永康市委组织部经过调研,推出了大学生村官定向培训计划,为农村定向培养30名小学老师和30名乡镇公共事务管理人才。“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已经很有感情,愿意留在农村、奉献在农村。我们常说农村没人才,可这些宝贵的人才,我们又没用好。”永康市组织部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朱惠静说。

  朱惠静说,像村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规划管理人才,而现在只是在镇街区有一两个相关的工作人员,村里面根本没有。另外,乡村教师队伍也缺编400多人。而永康市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还有288名。

  一场选拔赛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五关、斩六将,62名大学生村官从200多人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去年9月15日,浙师大为这批特殊的学子召开隆重的开学典礼,分为小学教师、乡镇公共事务管理两个专业。

  在浙师大学习期间,他们刷新了一项学校纪录——无人请假、无人缺课。“请假呀?怎么可能!上课眼睛都不敢多眨几下,就怕漏了老师哪句关键的话。”黄勋原本就学水利水电建设,当村官时曾参与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原来从学校里学的那些知识,在实际工作时只够勘察下自来水水管埋设的水平,其他的都不会。村庄整治时,农民那种期盼眼神,让我真着急。”

  农民期盼眼神,是巨大的动力。这让身怀六甲的孙闺莉,也坚持着学习。入学时,她就有5个月的身孕。期末考试时,她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把监考老师都吓坏了,就怕她当场生产。“书到用时方恨少。既然决定留在农村,我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知识,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我也相信,勤奋学习是最好的胎教。”如今,孙闺莉已顺利生下儿子。

起跑,为乡村教育的未来

  夏日黄昏,校园空荡荡的,只有国旗在飘扬。

  四(2)班的教室里,有个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数学题,那是金鹰鸽对着空教室在练习上课。原本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金鹰鸽找到校长,想继续留下。

  “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成为一名党员。所以我必须做到最出色。”金鹰鸽说,通常师范生有三四年的学习生涯,而他是半路出家,只学习了半年,必须再努力一把,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老师这一关上。

  一米七几的个子,打球、画画、诗文样样精通,金鹰鸽成为孩子们最崇拜的老师。“我喜欢孩子,也喜欢农村。但我想,要建设新农村,必须从教育抓起,从这些孩子们抓起。”金鹰鸽说。

  其实,人们的质疑声,一直伴随着这场乡村教师培训的。“通过半年的培训,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吗?”人们有所怀疑。即使是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心里也在打鼓。大学生村官徐瑶在新浪微博里写道:“经常觉得,当一名小学老师,任重而道远。我深信自己会教育好他们,可有时又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真的可以吗?”

  可是今天,他们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会成为最好的乡村教师。因为我爱他们,知道该给农村的孩子怎样的教育。还有,我愿意为他们奉献。”大学生村官应丽说。

  30名的小学教师班,无一人是师范科班出身,这让浙师大班主任叶亚玲一度很担心。可这批特殊学生交上的答卷,足以让叶老师欣慰。“去年12月,他们参加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中,只有两个人不合格。在面试环节,几位主考官还说,有几个学生具备特级教师的潜质,太让我意外了!”叶亚玲说。

  小学教师班的实习从2月15日开始,金鹰鸽、徐瑶、应丽被分到永康民主小学。按规定,三个月的实习期已经结束,可金鹰鸽他们还选择留在了学校。“不能因为我们的学习时间短,就影响我们的学生。”应鹰鸽说:“我现在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党员,当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让农村孩子的天空更蓝。”

  夜色渐浓,几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村官,还在抓紧学习。

坚守,为这“泥土味”的芳香

  农村建设缺人才,大学生村官缺出路。永康市拿出60个事业编制的名额,进行首次探索,把自有人才用足。

  因为是第一次,方方面面压力很大,组织部门制定各种规则制度,逐条逐项考核。“务必要选出最优秀的村官,经过学习,成为农村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永康市相关领导说。

  响应国家号召,从校门直跳农门,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年轻人的激情。可深刻了解农村,并愿意留守农门,更需要的是年轻人坚守的勇气。永康这项“再回农村”计划,让大学生村官再次面临人生抉择。

  结果令许多人意外,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愿意留守农门。去年定向培训招考时,60个名额吸引了200多位大学生村官报名。“我真是舍不得离开,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留在这里,留在广阔农村大展拳脚。”金鹰鸽说。

  金鹰鸽坦言,中国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他,是奉父母之命,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可是,在东城街道葛塘山村服务的几年里,让他爱上了农村。

  从送老鼠药到放电影、搬椅子,再到帮特困户残疾人申请低保,农民赞许的眼神让这个敏感的年轻人,找到了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的奉献。”金鹰鸽跟我们订了个“三年之约”,三年后他会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做出贡献。

  27岁的应丽,想都没想就回到了农村。“我是农民的女儿。回到农村,是理所当然的。这谈不上什么奉献,我只是认为农村可能更需我吧。”

  三四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让这些年轻人沾上厚重的“泥土味”。他们不愿多谈理想,但目标明确,脚步踏实。他们中还未入党的,也交上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们说,建设新农村是他们的理想,也是他们的事业。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青春与党旗共飞扬,农村大有希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村官再归来 2012-06-05 浙江日报2012-06-0500011;浙江日报2012-06-0500013;浙江日报2012-06-0500010;2464129 2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