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约访学者
蒯大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杨建华: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
黄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蒯大申:培育共同价值观
公共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满足娱乐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公共空间,形成公共文化生活和对公共价值的认同。
为此,公共文化活动应当以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和自我管理为主要特征。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见收集、社会评估的机制,保障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权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权。
其次,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治理结构,保证其非营利和公益性的性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再次,改变以往行政化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使各级政府投入与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和改善服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整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杨建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虽然年年增长,但与老百姓对公共文化产品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相比还显得短缺,特别是在农村,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着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15分钟文化服务圈,保障广大群众文化权益。
第二,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室)建设的要求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第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黄健: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公共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方式,特别是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在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让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府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硬件的建设狠下功夫,着力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公共文化的文明生活。
(本报记者 陈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