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宁波姚江东排工程党员干部争分夺秒

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报宁波5月31日电

  记者 童颖骏 方运田

  区委报道组 吴红波

  沿着姚江东排河道整治工程从宁波市区一路向西,行至洪塘街道鞍山村的福利桥时,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同行的江北区农林水利局党委副书记陈蛟龙来过这里不下数十次,他介绍说,这里属于姚江东排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原先只有10米宽的慈江支流,如今已扩展为50余米宽,河道两岸采用嵌入式水泥块筑堤,坡上种植的三叶草在我们脚下将绿意蔓延开去,鹅掌楸摇曳的枝叶边,有几只白鹭飞过,又隐入北岸的凤凰山、小灵峰,好一幕让人沉醉的镜头。

  鞍山村的农民陈永傲正在河岸边给蔬菜锄草。“往年这里容易发大水,一漫就是4天到一礼拜,家里的水稻和蔬菜就全白种了,最多损失过一万多元。”陈老汉手指河岸,话音一转:“今年汛期我们就不用愁了,河道拓宽排水快,收成能够得保障!”

  据了解,姚江东排河道整治工程建成后,将使江北平原的防洪排涝能力从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窄水沟变身碧水公园,受益的还有河岸北面宁波福利院的员工和入住的疗养者。休养科副科长陈英喜滋滋地告诉我们,午休时段她和同事经常带着老人在河边散步,院里的二期工程就修在慈江岸边,环境这么好,来福利院预约登记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今天还有广东打来的咨询电话。”

  老党员宋德芳是慈城镇人大副主席兼工会主席,前年3月受命来到姚江东排二期工程工作,白皙的皮肤,几天就晒黑了。工程进展之难,老宋体会很深:“你们看,这里处于低洼地带,又满是稻田,防汛灌溉和工程进度形成矛盾。”工程需要把河道排空,但又不能影响百姓灌溉,只能临时用抽水泵抽水来灌溉,增加不少工作量。此外,若把老河道挖掉,暴雨后水就要漫上来,只能调整施工方法,先建新河道,再拆老河道,加班加点就成了常事。

  “天气一变化,我们就睡不好觉,得在汛期来临前尽量多赶工。不然抗台得拆除围堰,台风过后又得造好围堰以便施工,会影响工程进展。”施工员穆文光自去年11月施工以来就驻守工地,节假日也是在跟同事轮流值班中度过。“虽然工期紧,但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安排、检查、指导等具体工作,一刻也不敢放松。”说话间,已被晒成“黑炭头”的穆文光,急急忙活去了。

  “我们天天想着能在6月初让四标段的水下部分完工,确保通水,在主汛期前解决好排涝问题,同时让二三标段开工,用东排工程二期全线开工来迎接省党代会。” 宋德芳说:“过程痛苦,前景美好。今年10月底工程结束后,将彻底改变慈江西流的局面,让5个低洼村、5000亩耕地、5000多人口彻底告别水漫金山之苦,住在秀水绿树边。”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碧水东流至此回 2012-06-01 2578433 2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