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灰色童谣的流行土壤

  【事例】

  这边厢,语文课本里衍生出的有关杜甫的涂鸦图片还没消停下来,那边厢,篡改诗词、歌词等而成的灰色童谣又开始流行起来。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考试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

  “日照香炉烤鸭店,有只烤鸭挂窗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看见UFO,地球死光光。”

  “祝你一路顺风,半路掉坑,两腿一蹬,壮烈牺牲。”

  ……

  12岁的悠悠背起这些在同学中流传的灰色童谣来一套一套的,“大家都在这么念,很好玩。不这样哼几句,都会觉得自己落伍。”悠悠一念完这些灰色童谣,周围的同学都会哈哈笑起来,“每天做作业太累了,我们只是想笑一笑,开心一些。”

  【透视镜】

  慢能释压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

  不管是“杜甫很忙”,还是灰色童谣,如果细看这些孩子们的无心创作,里面其实都在宣泄一种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是社会压力和鞭打下的迷茫和无助,虽然并不是健康正面的,却更接近孩子的真实心态。

  “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灰色童谣流行的土壤。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紧逼之下,孩子们的生活变得鲜有乐趣可言,累啊,烦啊,苦啊……这些词汇就常常挂在他们嘴边,甚至产生了叛逆心态,所以会用灰色童谣等戏谑方式来发泄不满的情绪。” 温州外国语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丁乐慢这样认为。

  当然,现在网络、电视、电影等传播中一些不良信息以及“泛娱乐化”潮流也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痞子化”,现代社会提供给孩子成长、教育的环境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虽然还没放暑假,妈妈已经给10岁的小学生彤彤报了7个兴趣班,现在的彤彤每天做作业都要熬到晚上9点多,每个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是一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每个家长都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所以,我们只能鞭打着孩子快速疾行。”彤彤妈妈觉得这就是社会法则,虽然自己很不情愿这么做,但却无法躲避。

  “其实,一个人的所学50%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兴趣以后主动去获取的知识。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强压下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方展画说,在培养孩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健康快乐”四个字。

  是的,别让孩子筋疲力尽。

  慢,不是不求效率,不是磨磨蹭蹭。慢,是诲人不倦的耐心,是不急不躁的涵养,是包容宽厚的气度,是静候花开的期待——一种气定神闲的精神气质。

  用“慢”来释压,减负不会成空谈。

  孩子,你慢慢来,前面的路还很长,请从容走好每一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灰色童谣的流行土壤 2012-06-01 浙江日报2012-06-0100027 2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