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修路20多年的老党员张强——

干活冲在最前面

  本报温州5月30日电

  

  

  看过《士兵突击》的人,应该记得那个智慧霸气的老A队长袁朗,张强长得和袁朗有七分相像,当他站在工地上长臂一挥,那指点工程的架势就更显神韵了。

  忙到凌晨2时多才回家,早上6时多就起床,开1个小时的车到工地,这是雁楠公路工程建设办公室老党员张强每天的规定动作。

  “这辈子就喜欢造桥修路,我是有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到工地,就感觉回到家一样,再干20年也不抛弃不放弃……”从一线工人到道路工程指挥,张强和同事造的路、桥数不胜数。温州地区百分之七八十的绕城公路、高速和桥梁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

  “经过温州大桥,张强儿子跟同学说桥是他爸爸造的。”证实此事的一名工友说:张强修了20多年的路,每次在工地上都冲在最前面,他是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起早摸黑很少陪老婆孩子。

  修了20多年的路,张强对这份总是飘忽不定的工作很有感情,记者见到他时,他手中正拿着5月22日刚刚通过审批的《雁楠公路工程绿道景观策划设计方案》端详,这条“绿道”将让这条45公里长的公路变身一条全景观大道,为途经的村落农民带来创富的机会。

  “5公里应造一个厕所,驿站让农民来经营,这边上的溪水一拦就是一个天然泳池,那边填出的空地可以设立露营地,如果能在路边种上梨花……”修了那么多年的路,张强早就驾轻就熟,他做的总比别人想的更多,在建设过程中,张强尽量减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这自然也加大了工程的难度。

  每天24小时,张强的手机都是开着的,因为施工队分班倒,他就得全天候,工地随时会发生一些需要紧急决策的事情,因此必须时刻保持工作状态。

  雁楠公路是条“黄金”道路,它不仅大大缩短了两大国家级景区之间的距离,实现景区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同时也给沿途藏在深山中的村庄开辟了一条“创富路”。

  临走前,记者还听到张强不断在开导60多岁的村委会主任:“建些房子做驿站,要往长远看,村民还能卖些土特产,记得要建个停车场。”

  作为一个修路人,原本只需管好脚下就行,张强却很爱管“闲事”,用他的话讲,村里人都不知道这条路修通意味着什么。“温州虽富,但也有穷村落,我总是和他们说,要留点给子孙”。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干活冲在最前面 2012-05-31 2465067 2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