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现代农业开发的绿色福音

  聚焦浙江“两区”建设的先进实践

  诸暨市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

  

  

  人们对于诸暨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印象,最早始于“中国珍珠之都”“中国无公害茶之乡”“中国香榧之都”等一连串美誉。经历了几十年的成长,这些优势产业在迈入新世纪之际,也迎来了自身转型升级的新一轮挑战与机遇。在众多发展模式中,诸暨最终选定了 “高效生态”的发展轨道,在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引下,通过科学决策与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技术等投入,辅以适时、适地的政策支撑,在发挥区域的个性资源与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掀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浪潮。

  其中,作为诸暨市现代农业战略发展高地之一的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大力开展香榧、茶叶、樱桃、白哺鸡竹笋等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见证了现代农业在诸暨的不同意义。它不但承担了传统农产品保障供给,满足安全、优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等基本任务,还赋予了诸暨农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多种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新兴时代功能。一种避免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的“高质、高效、高产”可持续化农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转型,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正如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青涩的少年、历练的青年和突破的中年,最终迈向成熟一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均耕地拥有量不高、农业整体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精深加工农产品不多、产业链不长、特色产业品牌效应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一些刚性因素的制约。这也同样成为作为农业大市的诸暨所面临的一场严峻的考验。

  面对这场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阵痛和蜕变,诸暨市充分总结了自身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以及新形势下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及时调整思路,统筹谋划,迅速找到了其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诸暨,虽然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但香榧、茶叶、樱桃等特色产业已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品种资源,更附加了有待发掘的农业人文和历史底蕴,其品牌价值不可估量。随着城乡居民文化精神生活的日益充实,人们的生活、消费、休闲观念显著变化,在一种向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绿色的消费追求背后正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此,诸暨将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定位在由传统、单一的农产品消费供给转变为追求和满足健康营养、绿色环保、品种丰富的多样化需求,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质量、自然生态的农事生产方式、清新璞真的农家环境,打造诸暨“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农业品牌这张名片。这不仅迎合了居民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而且充分利用了诸暨特色主导产业的优势,更促进了做大做强诸暨现代农业的市场环境。

  在政府和部门的合力攻坚下,2010年起,诸暨市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浙江省、绍兴市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保障供给、提升产业、致富农民”,按照“园区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要求,以“十区五十园(即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位于诸暨市东南部,涵盖枫桥、赵家、东和3个镇乡,涉及21个行政村,规划面积45900亩的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了诸暨市香榧、茶叶、竹笋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建设的主战场。依据规划,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香榧、茶叶、白哺鸡竹笋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樱桃、设施果蔬、高山茭白、毛竹等4个特色农业精品区,以及3个配套畜牧养殖区、农业休闲观光区。通过2年的建设,目前,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已成为诸暨市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提升的重要表率。

创新,在投入中强化体制

  美国《未来学家》指出,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是如此。2010年,为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诸暨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意见》、《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提升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7个文件,确定了诸暨市现代农业发展“1+6”政策体系,在激发农业主体活力的基础上,实现新政策对于诸暨农业的主导产业、粮食、主体、设施、服务和品牌等六大建设工程的全面强化。

  为解决传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率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窘况”,诸暨在资金投入上格外重视。据统计,诸暨市2011年,通过“1+6”政策实际补助到位农业一产扶持资金为1.9亿元,2012年,拟补助资金提升至2.6亿元。在项目布局与建设上,对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各类建设项目已累计享受各级财政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其中一产立项管理项目补助资金达3000多万元。围绕茶叶“产、加、销”三大关键环节,每年安排550万元用于“茶叶强市”政策,扶持推进茶叶产业的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多功能建设;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香榧产业发展,建设配套设施完善香榧示范基地、加快企业创牌设计、开展香榧科研和发展香榧旅游等。

  当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香榧会馆圆满竣工,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有机茶生产线开始现代化流水作业,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有机肥生产设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真金白银”式的资金投入转化成了创新的平台载体和先进的设备等良好硬件,为诸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诸暨市坚持以项目的形式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创新建设,通过建立“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办法”等四项制度规范项目建设;通过出台《诸暨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建立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机制,明确在项目申报的基础上,做好项目的实施、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绩效考核。

  同时,集“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个院士专家咨询团队、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园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领军企业和一个区域品牌”的“八个一”创新推进机制,以及“农技人员“联园区、联项目、联大户”的“三联”制度,正在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全面深化。

优势,在竞争中全面凸显

  现在的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不但是诸暨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集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业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业为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诸暨现代农业综合区首范。

  在这里,“三品一标”意识已全面深化,所有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质量水平,已认定有机食品11个,其中香榧8个,竹笋2个,茶叶1个;绿色食品7个,其中香榧5个,水果1个,竹笋1个;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证15个,其中茶叶10个,水果3个,蔬菜2个。

  在这里,产业化经营水平正随着特色优势的强化,不断提高。综合区内拥有1家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以及枫桥香榧这个地理标志产品,有力地夯实了诸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高达98%以上的主要农产品商品率,高达90%以上的“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以及实行订单生产、连锁经营的500个市内外窗口、1000多家超市,构成了诸暨东部农业更为有序、更为集聚、更为长远的规模之路。

  在这里,随着服务功能的更加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正不断强化,诸暨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县。截至目前,诸暨市建立了现代农业院士专家咨询团队及农技推广服务团队,聘请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主任,省级各专业线12名专家为组员的现代农业院士专家咨询团队,完善了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制度和农技指导员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农技人员责任和技术推广的力度。现在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内三个乡镇都建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并建立了村级农业服务站;新组建香榧、蔬菜、水果等技术创新团队3个,建设茶叶、香榧农业科技示范场2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户,举办各类培训200多期。部分受训人员已取得了绿色证书或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2011年,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所在地枫桥、赵家、东和等3个镇乡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41650万元、26979万元、16348万元,比创建前的28014万元、19552万元、9347万元分别增长了48.67%、37.99%、74.9%;农民人均收入也比创建前分别增长了22.18%、14.53%、15.8%。产值增加了,农民富裕了,新的农业创收方式也日趋明显。

  在“榧香淘宝一日游”和“徒步十里坪、回归大自然”等观光路线,人们一边享受香榧、茶叶等特色绿色生态农产品,一边感受到了绿色生态基地的风光如画。投资近亿元,新建的香榧文化会馆、十里坪休闲农庄以及新发展的东溪、宣家山等农家乐特色点28个,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3000万元。农业的生态、文化功能在不断拓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三新”技术的深入推广,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目前已推广新技术15项,引进新品种22个,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25万亩。其中香榧示范区推广的“香榧人工授粉”、“香榧大树改造”、 “香榧保果增产技术”和“香榧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等7项技术为香榧产业的增收、提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通过诸暨市十里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浙江朝晖种猪有限公司有机肥厂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的创建,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已形成了以十里坪有机茶基地等为主体,以有机肥生产和大型沼气工程为依托,“猪—沼(有机肥)—茶”、“猪—沼—香榧”、“猪—沼—蔬菜”等结合的生态循环格局。同时通过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和蔬菜配送中心等经营服务组织,合作社联结农作物生产基地,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正在诸暨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中脱颖而出。

  | 浙江省“两区”办 浙江日报社联合主办 | 统筹:杨剑灿 | 素材:诸暨市农业局 |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现代农业开发的绿色福音 2012-05-23 浙江日报2012-05-2300007;浙江日报2012-05-2300008;浙江日报2012-05-2300010;浙江日报2012-05-2300017;浙江日报2012-05-2300011;浙江日报2012-05-2300015;浙江日报2012-05-2300018;浙江日报2012-05-2300020 2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