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快人一步
记者 于洪海
本报丽水5月17日电
“外面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们丽水在金融业内,名气还不小呢。”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颇为自豪。
林权抵押贷款、信用村户的建设、村口的“便民银行”……在体制造成的金融设施、服务缺位的情况下,丽水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被称为丽水模式。
林权抵押贷款惠农
丽水素有“浙南林海”之称。丽水市可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价值达210多亿元。如何让青山绿树变成金山银山?从2006年开始,丽水市率先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通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让广大林农的活树变成了活钱,青山变成了银行,以此活了林权、富了林农、绿了群山。
今年,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十三都村第七生产队的23户林农用自己的林权作抵押,获得了妙高信用社三仁分社“林农小额循环贷款”30万元,终于修通了从行政村到毛竹山的简易公路。这条路,苦于没有资金,没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林农们曾经盼望了整整十年。林权抵押让一切成为可能。
六年来,一个广覆盖的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建立。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全市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25万笔,金额50.55亿元,贷款余额26.62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人。
农民普遍用上信用证
小小的信用证,正在丽水农村大放异彩。
“有了3A信用证,创业筹资就和直接从银行取钱一样方便”。前不久,刚从信用社得到了10万元信用贷款的云和县云坛乡沈岸村村民叶忠友,在自家的50亩雪梨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放养了土鸡、土鸭,还养起了蜜蜂。叶忠友说,自从被评为3A级信用户后,他再也不用为贷款难发愁了,之前许多年,为创业他经常东挪西借、入不敷出,为此,许多创业项目不得不搁浅。
截至今年3月底,丽水92%的农民有了信用证,像叶忠友这样享受到“信用贷款”的农户在丽水已经超过14万户,累计获得贷款116.65亿元。与此同时,丽水全市行政村信用评价面达到100%,农户信用评价面达到92%,丽水成为了全国首个所有行政村都完成了信用评价的地级市。
家门口就能取钱
“银行”建在了农民家门口,这让广大山区农民喜笑颜开。在家门口不到100米的小超市里,刷卡、取钱,然后买上酱油盐醋。龙泉市安仁镇胜湖村村民吴胜利转完一圈,总共花费不到10分钟。
“现在取钱真是方便。”吴胜利说,以前取钱要么跑到镇里,要么去附近的云和县,来回走山路要花费半天时间,去云和一趟坐车来回要20元钱。
截至2011年7月末,丽水全市已经在2114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农村全覆盖。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汤春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丽水市约有60万农户可享受各种涉农补贴,以每户每月支取一次补贴,每次往返费用10元计算,助农取款服务每年可为全市农民节省交通费用7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