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精英齐聚温州,一场“担保业如何参与金改”的头脑风暴热烈而精彩。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融资性担保机构要抓住温州金融改革的机会,回归担保本业,专业化做好担保,勇于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融入“金改” 纾困图强
本报记者 施翼
2月至今,受广东华鼎担保、北京中担担保事件影响,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切断或大幅削减与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个别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提出新政:只有中央部委、省(市)、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才能准入。
省中小企业局主要领导直言,这一政策对浙江融资性担保行业影响很大,目前与该行合作的担保机构已从原来的83家,锐减至5家。受此影响,省内少数银行也相应提高了担保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了授信倍数,提高了保证金比例,甚至暂停开展新业务。
与此同时,担保业人士发现,在国务院审批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12项主要工作中,竟然找不到支持担保行业发展的只言片语。“温州金改没有将融资性担保业列入在内,是很不公平的。”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卢绍基表示。
实际上,对担保行业来说,决策层在重要的金改方案中对担保支持与否的态度,不仅意味着某些优惠政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担保行业的前途命运。
因为,目前摆在担保行业面前的纠结境遇是,一旦银担合作模式的破裂蔓延至中小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将面临“断血”;而在目前的决策层态度中,担保公司靠多元化发展以自救的路径,似乎仍然难以突破。如果两条路都走不通,担保行业将面临存亡考验。
在此背景下,5月8日,全省担保行业在温州召开主题研讨会,正式吹响参与温州金改“冲锋号”。这场名为“贯彻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参与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研讨会,省信用与担保协会召集了全省各地市的十多家担保行业协会、三十多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以及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顶级的信用评级机构等,与温州同行研究办法,以期合力向决策层提请对担保行业的重视。
担保行业亟需归位, 回归信用担保本业
“自从借贷危机发生以来,担保行业就像坐‘过山车’,一度因为盈利不足坠落谷底。尤其是部分银行停止与担保公司合作,让我们处境艰难。”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坦言。
“担保公司为什么形象差?那是因为我们当了银行的‘替罪羊’。”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杭生激动道来。
陈杭生指出,从银行的角度,一旦发生信贷纠纷,第一个告的是企业,第二个告的就是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被推到借贷危机的风口浪尖。“事实上,正规融资性担保公司真正的贷款利率,比小贷公司要低得多,不能因为个别违规放贷的担保公司,就让银行把我们整个行业抹黑了。”
陈杭生的看法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认可。多位业内人士称,担保公司依附于银行,因与银行地位不对等,不仅带来了担保链上的高风险,也严重阻碍了担保行业的发展。
“我们急需走出原有的经营模式,开辟‘第二战场’,从新行业、新产业中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改变现在的银担地位不对等局面。”陈杭生说。
郭炳钞表示,事实上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也为银行培养了优质客户,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中小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均是受益者,理想的状态是风险由担保公司和银行共担。“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风险共担机制难以建立。其原因在于担保机构与银行间话语权不对等。担保公司在与银行合作时只能选择全额代偿,以此获得银行授信。”
据了解,在贷款担保业务合作中,我省除了少数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全部风险都由担保机构承担。去年底,央行曾发文明确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接入企业征信系统,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迄今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仍无法进入企业征信系统。
另外,不少银行向担保机构收取10%-20%额度不等的保证金,这种不合理的行为也进一步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担保行业亟需归位,回归到信用担保的本业。”浙江中睿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担保业协会会长沈见高说,应该以信用为核心资本,不断放大信用资源,开发信用产品,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沈见高指出,当担保的增信和杠杆作用、高信用价值、分担风险的本质特征不被体现的情况下,融资担保业就会走上一条与它行业本质特征有严重偏离的道路。“叫担保不担保,是担保不全心全意地做担保。所以,好孩子慢慢出现了坏形象,叫好不叫座,也就不奇怪了。”
做好专业化,有步骤地走综合化道路
在经历这场信贷风波之后,浙江融资性担保行业开始反思并寻找出路。
“不要演错角色,不要站错位置,担保就是担保,信用就是信用,在‘增信、分险、服务’的定位上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化、专业化、精细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沈见高认为,在构建信用担保可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中,一定是朝着简单、再简单的商业模式发展的。通过信用产品的创新、开发与设计,使信用担保行业的服务链、价值链延伸扩张,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信用产品的交易模式变化,使之增信,使之得到雨露滋润,使之发展,信用担保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良性,使融资担保成为 “充满阳光与快乐”的幸福产业。
浙江万丰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庆也认为,专业化是担保行业未来发展的一条道路。“只做担保,不做其他业务,非常典型的案例是外资的富登担保,12亿元注册资金,目前已经在中国做到120亿元的在保责任余额规模。”
他同时提出,担保行业另一条是有步骤地走综合化道路。在浙江大多数担保公司看来,此次温州金改,正是一个担保行业合法地向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多位担保公司老总建议,可以让融资性担保公司发起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股权投资公司等。“但在这条路上,政策对担保行业的开放和扶持是非常关键的。”傅庆说,“比如,能不能让担保公司发起设立小贷公司。其实这在全国范围内是有先例的,像深圳就完全可以,其他很多省、市都是可以的,但在浙江省还不行。”
事实上,担保公司对多利润点的追逐,与其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性有很大关系。傅庆介绍,以旗下绍兴万丰担保有限公司为例,注册资金1亿元,去年担保贷款8.8亿元,放大倍数8.8倍,但到年末审计报告出来之后,扣除准备金和各种成本,只有不到200万元的盈利。“我们在行业内已经做得够专业了,有20多家合作银行,但还是不赚钱。”
像万丰担保的情况,在担保业内十分普遍。
正是出于创新发展自身、做大做强企业的热衷,与会代表们希望,能借助此次金改的春风,开展多种创新业务的尝试。除参与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信托计划等担保外,温州多家担保机构更提出,可以与法院等部门协商,尽快开放诉讼保全担保业务,拉近与银行不对等的业务。
所谓诉讼保全,是指法院作出案件判决前,为防止债务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依职权对财产作出的保护措施,申请人需事先依照比例付一部分保证金。“这对于因为借贷导致现金周转不灵的申请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郭炳钞表示,在这个环节上由担保机构介入出具担保,业务风险低,还能为快速处理债务提供便利。
同时,也有担保机构提出,在温州市已经出台的政策基础上,可以学习杭州、宁波等地的经验,结合担保企业每年的在保余额进行补贴。温州兴农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厉沁建议,政府部门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的贴息。
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顶层设计
省人大财经委主任、省信用与担保协会名誉会长丁耀民表示,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正在方方面面地进行,当然,它要集全体温州人民的智慧来做好这项工作。融资性担保行业也需要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的责任在于政府,在于行业协会,在于担保机构本身。融资性担保行业在打造浙江金融强省及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它是地方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而易见,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是金融系统的人士。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应该把担保这个行业做好。”丁耀民说,在温州金融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民间融资的透明化有助于形成公开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性担保行业应该主动对接温州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等金融创新项目,开发制定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流程,提高融资担保的效率,将融资性担保的温州经验来引领全国。
丁耀民强调,现在应该重申、重温去年12月下旬省信用与担保协会年会上曾经提出的三句话:“信心、责任、创新”,因为整个金融综合改革中担保事业是不可缺失的。温州担保业的突破就是浙江担保业的突破,浙江担保业的突破就是全国担保业的突破。
温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游聚森则认为,国务院批准了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不仅是银行跟一些相关金融部门,而且是全社会每个公民都要参与的,融资性担保行业更要有所作为。
第一,要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地位,要消除对担保的歧视。担保行业有过不好的影响,但是不能把担保行业说得一塌糊涂。我们要看到正面积极的部分,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呼吁全社会对担保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消除社会上一些人对担保行业的误会。
第二,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担保行业走过这么多年的路程,不容易。担保机构自身要把握机会,作为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业在此次温州金改中一定要有作为。我们要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反映给政府,使实施方案当中有担保行业的一些内容。这样既丰富了整个温州金改的内容,也能进一步提高担保行业的社会地位。
“希望浙江融资性担保行业以温州金融改革为契机,促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的路走得更好。”丁耀民最后殷切寄语,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创新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担保新产品,通过金融创新,发挥融资规划的作用,真正实践担保机构“担社会责任、保企业发展”这个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