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赶超发展 加速浙中崛起
中共金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金华属“浙江之心”,其“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特殊区位,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倚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焕发出蓬勃生机,特别是随着“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深入实施,金华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面对“十二五”不可多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新一届金华市委作出了“推进赶超发展、加速浙中崛起”决策部署,吹响了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现代化新金华建设新征程的号角。
A 推进金华赶超崛起的现实基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金华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应对严峻挑战,战胜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为推进赶超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快速增长,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时期金华GDP年均增长12.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现GDP 2448亿元,人均GDP达到45502元。工业经济实现“赶超进位”,全市形成14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拥有30项国家级产业基地。同时,金华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跻身中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
城乡统筹发展,配套功能进一步改善。《浙中城市群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金华—义乌都市区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第四大都市区。全市城市化水平从2005年54.3%提升到2011年60%;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实现“县县通高速”和村村公路硬化,连续3年获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奖,连续7年获省村庄整治工作优胜奖,累计完成村庄整治村4325个、污水治理村3267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90%和68%;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344.7万元,覆盖率达96%。义乌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横店、佛堂列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磐安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革步伐加快,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义乌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金华被列为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强县扩权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养老和医疗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级教育强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武义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义乌职工权益社会化维护、浦江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经验在全国推广,“平安金华”、“法治金华”建设成效明显,连续6年被评为“平安市”,连续3年跻身“中国30个最具安全感城市”。
党建不断加强,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人心思进、共谋发展。深入开展“先锋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广干部办事档案、创业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量化考核等制度,各领域“双强争先”活动成效明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加强换届纪律教育,市、县、乡、村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抓好“百企万人评机关”和市机关部门涉企科级岗位民主评议等工作,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金华特色惩防体系建设,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B 推进金华赶超崛起的发展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金华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赶超发展、加速浙中崛起的关键时期。2月底召开的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和趋势,正确把握金华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金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始终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赶超发展”的总基调,紧紧抓住“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努力构建安康祥和的幸福家园,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现代化新金华建设的新征程,全面开创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新局面。
围绕浙中崛起,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五化联动”,加快打造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浙中崛起”是金华区域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加速浙中崛起,就是要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自我加压,善于抓住机遇,坚持真抓实干,迈出比过去发展更大更快的步伐,尽快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市之间的差距,赶超全省发展平均水平,加快形成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一是实施“三农稳市”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培育讲道德、懂文化、善经营、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努力把传统的农业大市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先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业强市。二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四大”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现代五金、小商品、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实施“商贸富市”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国际化道路。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金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旅游购物、影视文化、物流会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四是实施“群城聚市”战略,推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为载体,认真实施浙中城市群规划,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特色优势,凝聚城市群整体力量,合心合力打造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五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自主化道路。以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途径,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集聚一批先进的科技研发和服务机构,强化产学研结合工作,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赶超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围绕百姓富裕,建设“五个金华”,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安康祥和的幸福家园。“百姓富裕”是赶超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新金华的内在要求。实现百姓富裕,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使金华百姓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使百姓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生活更加幸福,实现物质共富、精神共享的目标追求。一是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和谐金华”。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二是重视文化强市创建,努力建设“人文金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宣传一批创业富民典型和党政工作创新典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和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生态金华”。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金华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努力建设和谐秀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是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平安金华”。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完善公共安全监管网络,健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法治金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
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强化“五项保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赶超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一要强化思想保障。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讲政治、纯党性、敢担当、有作为,组织开展以“三思三破十问”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市上下认真反思“在适应形势上是否有所迟滞,在改革创新上是否有所畏难,在加快发展上是否有所松懈”,着力破除“不敢突破、不愿创新、不会思考”以及因循守旧、求稳怕难、封闭狭隘等思想障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金华的大发展。二要强化组织保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五星达标”活动,建立市委委员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施以集中询问、定期走访、视察调研为主要内容的党代表作用发挥试点,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强化作风保障。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主题实践活动,以明查暗访为手段,以剖析反面典型为突破口,以开门征求意见为途径,以正面典型为引领,扎实推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率、服务上水平、群众真满意”的金华效能。四要强化制度保障。改进和完善党委领导工作机制,健全党委决策咨询、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及“一把手”立体考评机制,制定出台《金华市级机关退出现职领导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研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大力营造“看实绩定进退、以发展认英雄、凭群众公认选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五要强化纪律保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开展经常性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年初计划安排审计与随机抽签定点审计相结合,预防和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大案件查办和纠风治乱力度,严厉惩治各种腐败行为,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C 推进金华赶超崛起的战略重点
推进赶超发展、加速浙中崛起,必须有超常规的思维和创新性的举措,立足实际,紧抓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金华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六大战略重点。
认真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创建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新优势。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首个在县级市开展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国务院已将18方面41项重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30个国家部委,改革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我们将以改革试点为契机,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义乌无水港、航空口岸、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内外贸齐头并进、出口转口进口并重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新格局;积极推进实体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在全国全球连锁布点小商品市场,大力发展网络虚拟市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牢牢掌控市场发展主导权;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探索建立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配套的海关、税务、外汇、工商、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打造义乌“国际商贸特区”,争取“特区”的地位和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
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努力开创浙中城市群发展新局面。在金华市区与义乌的中心地带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是加快浙中城市群发展、建设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的迫切需要,也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工程。我们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实效、十年立新城”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率管理,全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金融商务繁荣、科教文卫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最具国际化、最具现代化、最具活力、最宜人居住的现代都市新区。重点规划建设高新产业区、金融商务区、行政服务区、科教研发区、商贸旅游区、生态居住区等六大区块,使之成为赶超发展的新引擎、新型城市化的新探索、现代服务经济的新高地、保障周边发展的新支撑、绿色低碳经济的新典范。
加快金华市区发展与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市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目前,金华市区城市能级还不高,在浙中城市群内首位度偏低,集聚辐射能力不够强。我们将认真研究加快金华市区发展问题,专门成立市区发展与重点项目推进协调小组,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市区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市区综合实力。要以扩大有效投资为切入点,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坚持“工业强市”与“商贸富市”双轮驱动,抓好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着力点,加快“精品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五百滩、飞机场、湖海塘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抓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提升,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网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开展创业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创建,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区与区之间的关系,形成划分科学、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努力创建一个比周边城市更加优良、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为全市赶超发展树立标杆、做好榜样。
积极推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努力探索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模式。东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很好,目前横店影视城已发展成为全国拍摄基地规模最大、影视生产要素最齐全、影视企业集聚和作品数量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首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并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继故宫之后接待游客数量排名第二的单个旅游景点。我们将充分发挥横店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政策优势,以设立省级东阳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为契机,加快打造影视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宗教慈善文化、民间古玩收藏交易、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六大中心,实现从影视拍摄基地向全产业链型文化产业集群转变,促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名城,使之成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典范、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十二五”期间,金华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57个、总投资5166亿元,项目涵盖交通物流、能源、通信、环保等重大的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和农业设施。我们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加强对招商工作组织领导,强化力量配备,深入实施“浙(婺)商回归”、“央(省)企对接”、与世界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联姻工程,着力吸引一批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侨商、台商投资金华。同时,强化招商项目的督查考核,抓好项目落地相关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能落地、尽早出成效,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加快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努力构筑先进制造业新高地。金华拥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同时,金华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市区的汽摩配、义乌小商品、永康和武义五金制造、兰溪棉纺织、浦江水晶等产业集群在全省独树一帜,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将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赶超崛起的主攻方向,全面实施“228”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工程(即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大产业大企业,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