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文娱速写

浙江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再掀热潮

红色嘉兴入画来

  本报嘉兴4月16日电

  记者 刘慧

  今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浙江画院与嘉兴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走进嘉兴”采风创作活动,在南湖岸边启程——40位画家分赴桐乡、平湖、海宁、海盐、嘉善等地写生,为“喜迎十八·水墨咏三城”大展提供100幅全新创作的力作。

  用手中的笔,描绘天翻地覆的革命历程;用火热的心,速写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宏伟蓝图;用赤子之情,刻画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所有美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是所有美术工作者的艺术起点和理想之源。

  在嘉兴这座红色之城,历史与现实辉映。在改革试验区,在建设工地,在美丽乡村,画家们将用手中的笔,为火热的时代写生造像——那幅巨大的《杜鹃开了·石榴红了》的现场写生作品里,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簇,像片片红霞;色泽艳丽的红石榴,一串串,像团团火焰——嘉兴的市花杜鹃和石榴,被画家巧妙地勾勒在画面中。

  “我们是谁?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画家,我们只有在为人民歌唱中获得绘画源泉。”浙江画院院长孙永说,有幸在南湖之畔启动今年的系列采风活动而深感欣慰。此次画院40位年长和年少的画家,将通过不断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关注时代,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描绘出一批既能客观反映嘉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建设上的新成果,又积极健康向上、让百姓喜闻乐见、体现乡风民俗的美术作品。

  午后,沐浴着四月阳春,画家们支起画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在桐乡桑农小院、在海宁时尚皮都、在海盐秦山核电站、在嘉善西塘古镇,描绘嘉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画家张伟民说,在农民们世代劳作的土地上,今天我们变成了一滴辛勤的汗水;在五谷丰登的田野上,今天我们变成了一支成熟的谷穗。你看, 池沙鸿的老汉、罗小珊的村姑、孙海峰的桃花、陆国强的牵牛花,营造出一幅《美好家园》。即使是在水乡河道、在乡村小道上画出来的小品,也能感觉到画家与画中人心心相印的零距离沟通。

  画家孙永说,7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浙江画家,积极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从中汲取主题素材和诗情画意,创造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今年起,浙江画院将把深入基层采风写生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来打造——一次采风,一本画册,一个展览。力争在实践与采风中,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

  面对南湖,仰望红船,省文联党组书记吴天行说,重温《讲话》精神,审视浙江画院的美术发展方向,让艺术家们接受传统教育,汲取生活养分,用手中的笔描绘党的诞生地——嘉兴“三城”:即创业创新城、人文生态城、和谐幸福城的精彩画卷,可以说是浙江美术工作者又一次大规模奔赴火热生活的“最前线”。


浙江日报 人文·文娱速写 00014 红色嘉兴入画来 2012-04-17 2407841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