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金融街

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

汇改“新政”涟漪层层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16日起从5‰扩大到1%,当日市场反应较为平稳,美元兑人民币并未触及波幅上下限。

  不过,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强,对外贸企业、热钱,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风险,还是更多的机遇?

  外贸企业:

  中小企业心态紧张

  针对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家电出口大户、山东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庆华的第一反应就是“好”。

  刘庆华说,作为大型出口企业,汇率风险一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最终还是要达到完全自由浮动状态的,企业也必须适应这种市场环境。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看,我国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大大减轻,央行选择现在这个时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汇率单边上扬的风险并不高,企业是有能力承受消化的,这对企业未来长远竞争力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中型出口企业相比,广大中小企业对于汇率波幅扩大抱有一定紧张情绪。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国际贸易部副总经理袁师毅说,我国的大多数出口企业,“习惯了单边的汇率走向,突然一下子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企业恐怕不适应甚至会有点吃不消”。

  资本市场:

  利好利空难判断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逐步接近均衡状态。“外汇占款大幅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减弱,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意味着当前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的时机相对成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此时出台汇率新政策不会给市场带来过大冲击。”

  16日当天即期外汇市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判断。周一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960。截至14时20分,即期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徘徊于6.2511—6.3269区间,并未触及1%的波幅上下界限。

  不过,新政策并未利空国内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中间价波幅扩大一方面可能会增加人民币即期市场的投机性,另一方面可能会加大企业在进行涉汇业务时对汇率价格判断的难度。

  除此以外,汇率新政策对于“热钱”的流动乃至股市和楼市的影响也成为热议话题。部分机构认为,一旦升值预期趋弱、“热钱”持续流出,对A股资金面和房地产价格产生利空影响。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总监桂浩明则持不同观点。“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已经相对接近均衡值,理性回稳的概率在增强。”桂浩明称,“伴随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双向浮动的弹性增大,这既可能导致热钱流出,也有可能在某种条件下促使热钱流入。因此,汇率新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利好’或者‘利多’来判断。”

  金融改革:

  市场化进程加速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家宗良认为,在贸易顺差逐渐收窄的情况下,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将有助于降低人民币兑美元的单边升值预期,市场会从之前不断升值的单边市逐渐转向有升有降的双边市,有利于人民币市场的稳定。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与以往有所不同,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未能走出明显升值的走势,中间价季度末比季度初仅微升40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引发经济学家对于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汇率弹性的增加释放出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的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央行宣布汇改措施,使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逐趋市场化,此举远比近期讨论的汇改问题更具全局、历史意义。“此项改革的加快,可推动其他多方面的改革。”夏斌指出。

  “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大好处,不仅在于让汇率发挥调节资源配置的价格杠杆作用,还在于给其他领域的改革松绑。”社科院世经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弹性汇率是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则是利率的充分市场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可能已经进入加速期。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1 汇改“新政”涟漪层层 2012-04-17 2408855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