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拄拐杖的带头人

  报道组 刘小红

  又是一个晴天,阳光斑驳地撒在山林间,这可乐坏了双手拄着拐杖的农民金晓阳:今天终于可以把肥料拉上山了,村民可以进山砍柴了,挖机可以平整山路了……所有跟这片山林相关的想法,都让他兴奋不已。

  今年56岁的金晓阳,是东阳佐村镇宅口村人,他当过兵,负伤退伍,回乡当过村长,一次交通意外让他臀部骨折,至今已坏死。全村2000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老金说,自己身体残了,但志向不能残,要跟村民一起干点儿事业。

  宅口村多半是荒山、村民收益甚微,怎么办?

  “如果一家一户去开发荒地,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制约因素太多。”2009年,金晓阳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加上东借西贷,搞起了香榧开发。他和另一位合伙人金刚锋成立了农林公司,带领村民发展香榧。

  第一步要进行土地流转,金晓阳提出了几种方案由村民自己挑选。村民可以把土地租赁给公司,由公司一次性偿付;也可以选择带土带山入股,开发全部由公司负责,收入与公司四六分成,15年后兑现;或者每年偿付给村民10%的租金,遇到山地调整,合理补给差价。

  目前,宅口村200多户都种植了香榧,总面积在700亩以上。“这几年,香榧青果收购价在15元至20元,干果每斤可以卖到100元至150元,且年年稳定在这个价格。保守估计,按一株树采摘100斤青果计算,一株香榧树也有上千元的收益。”金晓阳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目前,诸暨、东阳、嵊州、绍兴等地都掀起了香榧种植的热潮,除了农户分散经营,其中不乏企业的大手笔投资。高级农艺师何志德建议: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种植户一定要注意科学种植,时刻把握市场规律,主管部门也应加强指导,打造统一品牌,推动建立完善的产业化加工、销售体系,让香榧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去年冬季,金晓阳就在香榧幼苗中套种了油菜130亩,去年上半年,收获4000多公斤油菜籽。他们将油菜籽卖给加工厂,替换成菜籽饼,又拿来作肥料,省下了香榧林的一大笔肥料钱。收割完油菜后,他们又在幼林空地上种植了黑豆。“长短结合,立体作业,农民增收不成问题。”金晓阳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00019 拄拐杖的带头人 2012-04-17 2395161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