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平湖进城农民住得舒心

新社区里看物管

  本报平湖4月8日电

  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裴琳珺 盛建英

  今天一早,平湖新仓镇农民封华法来到隔壁的芦川花苑社区“暗访”,看看有了物业公司后,小区有何变化。记者陪同他一起“暗访”。

  今年1月,芦川花苑请了平湖博大物业服务公司来当“管家”,成为该市首个请物业公司管理的农民新村。据介绍,芦川花苑是平湖首个城乡一体新社区,一期聚集了来自16个村的140多户农户。

  保安、保洁,一个不少

  “同志,请问你找谁?”封华法刚进芦川花苑一期北大门,一位身着制服的保安就拦住了他的去路。“我找137号的陆玉良。”封华法报出自家一位亲戚的名字,并在本子上登记后,进了门。

  就在封华法在岗亭登记时,保安又拦住了一名骑三轮车收废品的人,待他报出小区内一位业主名字,并表示已经电话联系过后,才被允许进门。

  “收废品的也要预约才能进门呀?”封华法问道。“嗯,物业公司下的规定,我们都跟小区居民打过招呼了。”保安王培元干脆地回答。

  “真干净,像是换了一个样。”1个多月没进小区,封华法直呼“变化太大了”。但见小区内140多幢黄色外墙的排屋错落有致,走在小区道路上,几乎不见一片纸屑、杂物。

  当然,这变化得归功于专职保洁员。目前,物业公司聘请了3名保洁员,每天一早就在小区内做清扫道路等保洁工作,不仅保证道路洁净,碰到路边花木丛中的垃圾也一一清除,就连墙上的“牛皮癣”也一扫而光。

  生活习惯,接轨城里

  物业公司改变的,不仅是芦川花苑的环境。

  “如今,我们农民伯伯的生活也慢慢接轨城里人了。”家住121号的马建观正忙着在自家门前种树,“等树长大了,住在这里蛮适意的。”

  与马建观一样,芦川花苑的许多居民在门前种下了香樟、紫薇、铁树等。我们行走在小区内,看着点点新绿,别有一番景致。

  几个月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习惯在房前屋后种点青菜、葱蒜。”马建观说,还有人家甚至养了鸡。

  为此,物业公司上门动员居民将种在草坪上的蔬菜拔除。工作人员拿着小区的绿化图,挨家挨户劝说。“这样下去,夏天时蚊蝇成群,环境还能好吗?”

  “谁不想生活环境好起来呀。”了解小区景观规划后,居民纷纷主动“退种”还绿,并在小区一角开辟了一块地,集中种植蔬菜。

  “随手乱丢垃圾的习惯也改得差不多了。”今年60岁的金秀珠说,以前剩菜剩饭往后门一倒了事,现在她每天将垃圾收集后放入门口的垃圾筒。“环境这么好,谁舍得破坏啊。”金秀珠乐呵呵地说。

  我们还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前架竹竿晾衣晒被的景象在芦川花苑几近消失了。“物业公司管得很细心,说这样晾衣不雅观。”马建观说,反正也是举手之劳,许多人就将晾衣架搬到了二楼露台。

  有了难事,请找物业

  如今,“有难事,找物业”成了不少芦川花苑居民的口头禅。“我们基本做到大修不过夜,小修20分钟内到达。”平湖博大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陆在龙说,公司有一名专业水电工驻扎小区,居民不管是水管堵塞,还是要换个灯泡,都有求必应。

  “不仅要让农民住房条件上档次,生活品质也要有提高。”新仓镇党委书记邱志根说,为了让农民逐步接受物业管理,前3年政府每年贴补38万元,再逐步过渡到物业费由农民自己“埋单”。

  “今后,我们准备每户每年收500元左右的物业管理费。”陆在龙算了一笔账,按面积测算下来,物管费每平方米不到0.2元。陆在龙说,如果将芦川花苑一二期的800多户居民全部纳入其中,即使政府不再补贴,物业公司也能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也实现了“本土化”。跟城市社区不同,农民更注重熟人社会,“本地人管理有好处,大家互相都认识,遇到事情交流也方便,来陌生人的话会引起警觉。”陆在龙分析说,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后,管理能力也能达标。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新社区里看物管 2012-04-09 2353043 2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