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浙南粮仓修渠忙
本报平阳3月29日电
记者 聂伟霞 报道组 丁志锋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平阳县万全镇孙楼村,村民们正在兴修水渠。
万全镇是平阳的“粮仓”,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去年,由省国土厅、平阳县政府等出资700多万元,建设3650多亩一等标准农田,增建水泵房、渠道、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该工程惠及8个行政村的5000多农民,基本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格局。“这项灌排水工程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平阳县国土局造地公司副经理温新奎说。
灌排水渠旁,几位工人忙着拌水泥、浇水。从远处看,沿着稻田的水渠呈“之”字形,共有400米长,建成后可从塘河引水和排水,惠及村口800亩土地。
“前两个月连续阴雨,农田里施工条件差,工期有所延误。”温新奎解释,“目前工程已完成80%,最后的60米计划在月底前完成,保证春耕备耕。”温新奎一边指导施工人员一边说。
站在一旁的万全镇早稻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金喜春,看着一天天有进展的灌排水工程,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根据目前这个进度,看来误不了春耕!”
金喜春告诉记者,种植户们迫切希望水渠能早点建好。记者看到,由于没有灌排水设施,许多低洼农田还积着几天前的雨水。“以前,我要拉上百米的水管,用水泵从河里抽水灌溉,一亩田光柴油费要40多元。”金喜春说,“有了灌排水渠,省时省力省钱。水渠引来活水,还减少水稻病虫害。”
“这个项目完工后,更利于规模机械化耕作。”万全镇副镇长苏苗蓬说。他算了笔账:农户请人翻耕,每亩费用120元左右,现在大型农机直接开进地里,每亩翻耕费只有30元左右。
“今年我们春耕备耕积极性很高,农田实现标准化,贷款也不愁。”榆北村的种粮大户林建国告诉记者。
林建国有十多年的种粮经验,承包了180亩田地。因为资金有限,他一直未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而人工种植成本高,所以收益一直不是很好。今年,等标准农田建好后,他向信用联社申请了8万元的贷款,准备买一台插秧机,开始机械化生产。他说:“6月份我还准备贷款买一台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