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大学生保姆的苦与乐

  《一个大学生家政的心路历程》的报道,在宁波保姆市场引起强烈反响。近日该市场也爆出新闻:一些大学毕业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后,上岗当了保姆。社会上议论纷纷,大学生当保姆,到底值不值?

  王丽(化名)是宁波大学女子学院家政培训班的大学生学员。她毕业于外省某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为数不多的涉外保姆,王丽吃到了“头口水”。几经周折,记者在江东区某公园和她见了面。

  王丽护理专业大专毕业,虽然是位“80后”,却有丰富的保姆经验,经过培训,她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为他人当保姆。宁波是她从事家政服务的第3站。

  她告诉记者:“当保姆难,女大学生当保姆更难。”王丽曾经为10多家雇主服务,大多数雇主都和颜悦色,但也有个别雇主经常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她说话,有时连“小王”这样的称呼也不叫,这让王丽感到很受委屈。

  保姆工作,一般要求住家。对于年轻的女大学生保姆来说,住家有很多不便。一次,在雇主家,男主人趁四周无人,言行间对她不尊重。王丽马上离开,“炒”了这家。“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家政服务同样需要互尊互重。”

  从一般的住家保姆,到现在的高级家政、涉外保姆,王丽的薪水水涨船高,最高时曾拿到每月8000元。

  她是如何做到的?

  王丽在宁波大学家政培训班主修育婴师,这些课程对小孩教育发展、身体营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既使培训结束后,她仍然不断学习和总结。

  因为有了专业知识,她在家政方面比较有优势。她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制定每周的套餐。海曙区有户家庭,男孩患有厌食症,家长请她来调教孩子。中饭时间到了,男孩就是不肯吃,王丽马上把饭拿走,不让他吃,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向她求情,王丽坚持不让步。“要不听我的,要么我就走。”几次下来,男孩子能按时吃饭了,厌食症也慢慢治愈。

  现在,王丽在一名外国专家家中当涉外保姆,收入不错,工作不太累,还能锻炼外语口语。雇主家中有个3岁孩子,她每天的工作,除了洗衣、做饭、拖地板外,还教小宝宝一些中文。吃住都在雇主家,每周休一天,生活比较有规律。

  记者了解到,宁波家政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吸引了一些像王丽这样的高学历保姆。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副院长陈伯利认为,大学生保姆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大学生做育婴师、从事家政业,一方面表明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他说,目前,宁波高端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急需一批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一代充实家政服务行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破除旧的择业观念,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只有分工不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良好氛围。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大学生保姆的苦与乐 2012-02-23 2338272 2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