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前沿观点

农民工应向技术工华丽转身

  如今,用工市场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晴雨表。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春节过后,外来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而人才市场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却同比上升了10.2%。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本身的素质相应要有一定提高。转型期间,对企业本身有要求,对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也有要求。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

  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议,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就必须实现向技术工人的转型,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现在农民工的数量虽然不少,但素质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的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在原有主产业上进行技术提升,但这对于劳动者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从低端的第二产业向高端的第二产业发展。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弱,中高端人才需求增强是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转型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些企业受制于成本而降低了对外来劳动者的吸引力。

  农民工的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导致当下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两难”严峻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短期职业培训的仅有2%,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仅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有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因此,农民工需要尽快练好“内功”。农民工不应该等同于低端产业劳动者,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农民工在就业舞台上必须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毕竟,今天比拼的不是体力,而是智力和内力,需要一技之长。庞大的农民工就业群体必须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升级知识和技术。

  目前,大部分新增岗位都需要特定技术,这使得低技能人员在快速变化的劳动市场背景下非常脆弱,即使在出现职位空缺的情况下,缺乏相应技能的工人也无法就业。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低技能人员实现就业并获得优厚工资待遇将会越来越难,因此,当务之急是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我们可采取“农民工培训政府埋单”、劳务输出部门免费培训、用工单位的义务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等办法和措施,并运用激励手段,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和良好环境,为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动力和保障。


浙江日报 人文·前沿观点 00014 农民工应向技术工华丽转身 2012-02-23 2340091 2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