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胡卫明20年默默为村民做好事——

贴心服务众乡邻

  “卫明这人真当好,有什么事情,一打电话,他马上就来了。”在仙居县官路镇萍溪村,记者见到胡卫明时,他正在为同村王彩凤老人修理凳子。

  在萍溪村,说起胡卫明,几乎无人不晓。20年来,他和他的志愿者服务队,默默地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平凡的实事。

  对待村民似亲人

  胡卫明家有5个兄弟姐妹,生活拮据,小时候,家里穷,总是饥一顿饱一顿。那时,附近的村民经常给他们送吃的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知道那些村民家里条件并不好,但还忘不了互相帮助,这让胡卫明到现在还感动不已。

  “村里的老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20岁时,胡卫明的父母相继去世,邻居的关怀更让他感受到温暖。

  一次,胡卫明注意到,好几天没有见到附近住着的一位孤寡老人了。他来到老人家,刚踏进房门,一股刺鼻的臭味袭面而来。原来,老人生病卧床不起,由于没人照顾,大小便只能拉在床上。胡卫明连忙打来热水,扶起老人擦洗身子,然后买药端水,换衣洗被……他忙前忙后,每天都来照顾老人。在他的照顾下,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

  20多年来,不论寒暑,胡卫明总是关心着村里的上百位老人:老人生病,他端水喂药;老人的家具、电器坏了,他立即上门修理;重阳节、春节等各种节日,老人们都会收到胡卫明送的礼物……

  有需要就会有他

  胡卫明不只关心老人,只要是村里有需要的地方,他都主动帮忙。

  十几年来,村里小学的课桌凳、房屋翻修全由胡卫明包了,学校没有请过一次泥工木工;哪家孩子辍学了,他会想办法筹措学费……

  今年22岁的胡李富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快要失学时,正是胡卫明帮了他。10岁那年,因为家里没钱,他辍学了。胡卫明得知后,马上找到胡李富的家人,再三劝说:“小孩子不读书怎么行,不管多少钱,我出!”

  从此,他每年为胡李富支付600多元的学费,直到胡李富小学毕业。临近上初中,没钱支付的胡李富再一次辍学,又是胡卫明站了出来,主动为胡李富支付了学费,资助他读完初中。

  胡卫明以前做木工,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他乐于助人,家中没什么积蓄。那时,妻子郭小凤帮别人做点小工艺品,半年下来,好不容易存下750元。可胡卫明却拿着这笔钱,帮村里做了29个敬老爱老宣传栏。

  “那可是我半年的收入啊!我连给孩子买苹果都舍不得,你却全部给别人了。”郭小凤埋怨丈夫。“我们现在有点能力,就不能忘记别人。”胡卫明回答道。

  胡卫明这么热心,村民们遇到困难,总会想到他。

  2008年大年初一凌晨,胡卫明家的电话铃突然响了:原来,村民徐利利早产,快要生了。胡卫明二话没说,开着自己的桑塔纳轿车,载着产妇一路往医院赶。就在离医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孩子生出来了。全车的人都慌了,不知所措。

  “别慌,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身子,先让孩子哭出来……”胡卫明临时当起了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孩子发出了人生第一声啼哭。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别人有需要,胡卫明就会放下手头的活,忙前忙后,但渐渐地胡卫明有些应接不暇了。“光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帮助。”

  1993年,胡卫明组织村里几个年轻人成立了服务队。2002年,萍溪村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挂牌。队伍的规模也从当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70多人。维权、科技、医疗服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每年教师节前夕,胡卫明会组织队员去学校清理垃圾;他和队员们主动掏钱买树苗,造了十多亩的“青年林”;他们还专门制作了“服务队联系卡”,方便村民联系……

  2004年8月,台风“云娜”袭击萍溪村。胡卫明带领队员们逐户巡视。当胡卫明和队员胡永飞巡逻至村里下门楼处时,房屋上的瓦片已经哗啦啦地在飞,房子强烈地摇晃。

  “不好!屋里还有一位失明的老太太!”没有多想,两人冒着危险冲进屋。胡卫明脱下身上的雨衣给老人披上,然后背着老人冲出了这座危房。胡卫明和胡永飞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跋涉,终于把老人安全送到她儿子的家中。

  安顿好老人,胡卫明和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又去帮助其他工艺品加工户转移半成品。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自己家里一片狼藉,家具、电脑、工艺品半成品都湿透了……

  这几年,胡卫明和服务队也获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但他却没有因此满足,“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人为人民服务,把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贴心服务众乡邻 2012-02-13 2325048 2 2012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