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 听得到 用得好
——基层群众共享广电惠民成果
本报记者 吴孟婕
春节将至,一轮“送温暖”电影惠民行动正在全省展开,电影放映队把影片送到社区、村庄、民工集聚地,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
半个月来,安吉县高禹镇高禹村的5000多村民手握一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卡通”,不花一分钱,在新落成的“农民电影院”里看上不少好片、新片,影厅完全按照城市影院的硬件标准打造。
“科学发展,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广播影视文化需求。”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省广电惠民服务工作的总投入达20.57亿元,为历年最高,在服务体系的均等化、优质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电影放映、广电进渔船、有线广播“村村响”等十大广电惠民工程令基层老百姓拍手叫好。
时间退回到2010年8月。作为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广播电视进渔船”这一全新概念提出,一年多后的今天,一台看似简单的仪器,标志着渔民海上文化娱乐生活的极大变化,普陀区已有600艘装上了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出海渔民能随时收看、收听到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据省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届时,全省1.5万艘远洋作业渔船、20万作业渔民的海上生活将不再枯燥寂寞。
曾经,兰溪市民去影院看电影也是一件颇费周折的“大事”:整整6年时间,兰溪没有城市银幕,看电影得去金华,来回车程要两个多小时。
2011年12月6日,位于兰溪市中心的五星级时代国际影城开业,兰溪市民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与全国院线同步的最新电影了。
长期以来,我省电影市场存在着“两头强、中间弱”的现象:杭州、宁波、温州大中城市的观众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服务,广大农村群众也能免费观看公益电影,相比之下,小城市和城镇的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却十分落后,老百姓看电影难,看好电影更难。
越是“难”,越是要迎难而上,越是“弱”,越是要大力扶持!于是,促进我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放映繁荣和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相继出台,省财政专门下发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县城、中心镇新建、改建、扩建多厅影院给予一次性补助和奖励,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县级多厅影院的信贷支持力度。到2011年底,一组最新数据令人欣喜:全省新建数字多厅影院33家,其中县级影院22家,镇级影院8家,超额完成每年建设10个数字多厅影院的目标任务。201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影院数字化改造工作,一个“立足县城、连接集镇、辐射乡村”的新一代城镇电影放映服务网络即将建成。
浙江广播影视惠民服务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这一年,省广电局局长张宝贵谈得最多的是“贴近”和“升级”。“贴近”,就是从观众和听众的真正期待、实际需要入手,以一种更“接地气”、更暖人心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而所谓“升级”,就是文化建设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广电惠民工程从单打独斗转型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均等化,让老百姓看得见、听得到,更要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