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里,红飞墨舞
在嵩溪村村主任徐小侃的帮助下,使出浑身蛮力,拨开人群,我们才硬生生钻到八仙桌前。
69岁的嵩溪村村民徐千意书写正酣,他是村里能书擅画的“秀才”, 也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书画协会——“嵩溪学社”的社长。每年元旦刚过,徐千意都要找村里几个书画高手商量,提前半个月把写春联的“黄道吉日”定下来,然后或走街串巷、或用电话书信通知大家。
这天,只见他身体微躬,悬肘握笔,黑色的毛笔尖在火红纸头上翩翩起舞。手起笔落,一副“阳光普照棚温暖,葡萄颗颗落玉盘”的春联大功告成。
这是黄旭镇特地向徐千意“求”的春联。20多岁的黄旭镇来自黄宅镇信华村,2008年他辞去杭州的白领工作,回乡专心种植葡萄。
“求一副春联贴在大棚上,希望来年葡萄大丰收。”黄旭镇说,依靠先进的栽培技术,去年他的50亩葡萄园每亩收入达到2万元,比传统的露天种植户高出三倍多。黄旭镇已经为自家的葡萄抢注了商标,今年,他还打算在义乌租下120亩土地,建一个供采摘游的生态葡萄园。
另一张八仙桌上,50岁的徐祖星也忙碌着。别的农民大都喜欢参照一旁的《春联大全》,他却能信手拈来。嵩溪村写春联活动举行了26年,徐祖星一场都没有缺席,最多一年,他曾经用毛笔写过800副对联。按徐祖星的估计,他写春联用过的红纸连起来有几十公里长,“足可以从嵩溪村接到县城里。”
头顶微秃的徐祖星,在浦江县城当保安。早上7点,他就骑着摩托车往村里赶,前一晚值夜班穿的保安制服还没来得及换。徐祖星说,每逢写春联的日子,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嵩溪人都会回到村里。
“有的人家多年前已经搬走,但为了求一副来自家乡的春联,他们会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徐祖星说,因为这春联里,是家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