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食尝豆腐
我的家乡在鄂西小城襄樊,过去每年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都要做豆腐,父亲说这是为来年讨个好彩头,取“锦衣玉食”之意。因为细润莹白的玉为玉中佳品,与豆腐的颜色相似,于是豆腐就顺理成章代表了“锦衣玉食”中的“玉食”,这样一来做豆腐自然是“奔小康”了。
做豆腐是很辛苦的活,天还没亮,父亲就起了床,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推着沉重的石磨,边走边往磨眼里倒黄豆和水。这种用石磨磨出的豆浆,比机器磨出的豆浆味道要纯正。旋转的石磨不停地转动,洁白的豆浆从磨缝中汩汩流出,又顺着磨盘流到地上的铁桶里。一桶豆浆磨好后,还要将其中的豆渣分离出来,下一步是煮浆点浆,这是父亲的绝活。父亲把生豆浆倒入锅内煮沸,边煮边舀去上面的泡沫。做豆腐最关键的是点浆,等火候到了,父亲将卤水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热腾腾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了豆腐花。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十来分钟,豆腐就做出来了。
锅台旁总是放着一个酒瓶子,父亲做豆腐时总爱时不时呷一口酒,专注、用心的神色,仿佛是个雕刻家在制作一件艺术品。同样的黄豆,同样的家当,父亲做的豆腐味道就是比别人做的好。腊月二十五这天,热心的父亲总是会到邻居家指导他们做豆腐,像卤水点豆腐这样的关键工序父亲一般是亲自“操刀”,一天下来走遍了街坊家,累得腰酸背痛。
鲜豆腐腊月里吃不完,就切成小块用冰水泡在桶里,每隔一两天换一次水。还可以把豆腐放在房顶上冻一晚上,第二天就成了冻豆腐,炖烩菜最好吃了。还可以做成油炸豆腐,能放到开春都不变质。
有人问父亲做豆腐的诀窍,父亲呵呵一笑说:“做好了人就自然做得好豆腐。”父亲的话朴实却充满哲理,实在本分,不掺假,不投机,这样才能把豆腐做好。父亲做豆腐是极认真的,磨豆浆的黄豆要精挑细选,点豆腐用的卤水每次父亲都要亲口尝一尝。
如今,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的习俗渐渐淡出了家乡人的生活。现在看到家里那个父亲曾视为珍宝的石磨已闲置了多年,磨盘上沉积了不少灰尘,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些许遗憾来。
(读者 卢素玉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