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涵
本报讯 1月13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志愿者。这位志愿者不是别人,正是原浙江省省长、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祖善。
这次,他不是来视察工作的,而是做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为现场的观众讲解浙博武林馆区基本陈列“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的第一部分“文明曙光——史前时期的浙江”。
吕祖善在任职省长期间,就十分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并给予关心和指导。在前不久的2011年度浙江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分队表彰大会上,他表示,志愿者从事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在当今社会,其精神尤其值得倡导,我也愿意做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去。
因此他与志愿者们相约:他要来浙博当一名志愿者,而第一个任务,就是讲解“越地长歌”的第一部分——“史前时期的浙江”。
当天下午3点,他穿上了志愿者的红背心,手上拿着话筒,开始了现场的讲解。而当时正在浙博开展假期实践活动的浙江工商大学的同学都很好奇:“老省长来当志愿者了,我们也来听听他到底讲得怎么样。”
吕祖善先对“史前时期的浙江”做了总体的介绍,而后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解史前时期的浙江新石器文化类型,而讲解的重点则放在了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上。
当讲到河姆渡文化时,他指着一幅水稻遗迹的出土图片说,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都只是发现了零星的稻米,但在河姆渡,发现有大量的稻谷堆积,当时已经有了粮仓,这说明当时人工栽培稻的技术已经成熟,这在世界稻作起源的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而讲到大家都很熟悉的良渚文化时,吕祖善介绍了良渚文化的玉器、陶器和良渚古城遗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众对良渚文化如何消失做了探讨。
他说,目前关于良渚文化如何消失有三种猜测:一种认为是海侵,第二种是军事上被外界打败,第三种是洪水。但前两种目前没有找到太多的证据,而良渚文化处于太湖流域,太湖流域一直洪涝多发。以前江苏有强降雨的时候,浙北地区往往就会发生水灾,而在良渚遗址中,也发现了淤泥层的存在。从这些因素来看,他比较赞同由于当时气候变暖,大规模的山洪爆发导致了良渚文化的消失。
整个讲解下来,吕祖善总共花了1小时10分钟的时间。一直在旁听的浙博讲解员说:“老省长比我们讲得还要详细,方方面面都说得很透彻。”
一名听完全程的观众对记者说:“整个讲解听下来,发现他对浙江史前文化发展脉络的解析很到位。特别是各个文化类型的生产力特点,他解释得都很清楚。”
吕祖善表示,他来浙博做志愿者,不会就这么一次,根据需要,他将会继续来浙博做一名志愿者,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