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路桥区为回乡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梦想,在乡野放飞

  本报路桥1月8日电

  通讯员 罗峰 王依友 记者 蒋蕴

  这两天,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王伟正在筹备自己的创业计划。他在老家台州路桥区新桥镇看中了一个农业创意园,想在其中开发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新桥镇回乡大学生服务中心不仅替他找到镇里的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相关创业优惠政策,还带他到园区实地察看。眼下,王伟和朋友正着手签约的具体事宜。

  在路桥,近年来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跳农门”成为普遍现象。仅2011年,当地就有约500名大学毕业生把户籍落回农村原籍。路桥区从实际出发,建立服务中心,为回乡大学生搭建信息互通平台。

  5000青年回乡发展

  “前两年可以免地租,最头疼的资金问题有办法解决了。”王伟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到底是到企业上班,还是自己创业,让他一度很茫然。到回乡大学生服务中心咨询后,他得知在金大田村开垦20余亩土地建“开心农场”,可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这下子,王伟心里有谱了,准备大干一场。

  路桥区委书记郑敏强说:“回乡大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保障,如何将他们个人成长融入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农村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课题。”

  目前,路桥已有5000余名毕业生选择回农村发展。大批回乡的大学生让路桥如获至宝,欣喜之余,这一人才群体的现实出路也引发他们思考。

  为了让这些拥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发挥更大作用,新桥镇专门召开了回乡大学生座谈会,听取年轻人的心声。谈起设立服务中心的初衷,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说,他们希望将其打造成回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和社会实践的全方位导航。

  新农村需要新人才

  新年伊始,路桥新桥镇十甲陈村的村干部正忙着规划安置小区的建设。在他们当中,24岁的张晨希显得很特殊。

  “大学毕业后,虽说在证券公司工作比较稳定,但我还是愿意抽空回村来帮忙。”张晨希学的专业是城市管理,于是他就在工作之余,利用所长参加村务管理。

  对于有志参与村务工作的回乡农村大学生,当地对他们进行各项业务指导和培训,在条件成熟后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管理。目前,全镇已经有10名大学生跟班村干部参与村务管理。“新农村建设和回乡大学生的成长,这是创新人才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先义告诉记者。

  记者在服务中心看到,联系卡设计得相当精美,卡片上的语言也迎合了年轻人的特点:“亲,有事你说话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回乡大学生们可以QQ群、微博等各种方式与服务中心联系,他们一方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信息,另一方面积极与各审批主管部门沟通,开设创业绿色通道。

  乡村创业天地宽

  在“回乡导航”平台的帮助下,大学生管彦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现在离家不远的精宏公司上班。他感激地说:“要不是服务中心牵线搭桥,说不定我还在家里发愁呢。”

  做好回乡大学生服务,让走出象牙塔的青年在广阔农村找到了舞台。目前,设在新桥镇的回乡大学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建立了分片联系制度,为回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各项贴身服务。由中心发起,联络建立的各类见习企业实践基地有16家,可以提供200多个岗位。

  杜年胜介绍,镇里将他们的个人信息建立人才数据库,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创业就业的指导培训,每年还会组织数次有全区企业参加的现场互动人才招聘会。

  当地规定,在见习实践期间,单位为见习实践大学生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实践期满后,单位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反馈到镇组织人事办。如被见习单位录用,可补缴见习期的养老保险费。

  几天前,一场“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在金大田生态公园耕读堂举行,几名回乡大学生选手成为舞台上的闪亮主角。他们绘声绘色地说起在农村生活的故事,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金大田村支书金士桥说:“这些充满热情的年轻人,让我看到了农村未来的希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梦想,在乡野放飞 2012-01-09 2279540 2 2012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