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杭州古荡湾河千米河道重现生机

三万居民告别臭水沟

  本报杭州12月25日讯

  通讯员 马悦 戴伊万 记者 戴睿云

  河水清清,蜿蜒流淌,河道内,各式水生植物点缀其间,河道两边的红枫、银杏摇曳生姿——位于杭州西湖区的古荡湾河,经过一年多的水环境改善工程,成了人们休闲散步、欣赏风景的好去处。

  古荡湾河南接沿山河,北承余杭塘河,全长2756米,是西湖区的主要内河之一。很难想象,一年前这条河还污染严重,特别是位于翠苑一区、二区、三区附近的千米河道,曾经发黑发臭。三个社区的三万多居民深受其苦,住在河边的居民更是连窗户都不敢开。

  “以前这里是西湖区有名的‘臭水沟’,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夏天河道边都是蚊子苍蝇,每次走过这里都要掩着鼻子。现在通过河道治理,今非昔比了。”说起古荡湾河的变化,家住翠苑三区的张建华感触很深。

  通过多项生态技术的应用,古荡湾河,如今已经成为一条会“呼吸”的生态河道。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西湖区城管办投入170万元资金对古荡湾河进行水环境改善。除了清挖淤泥,排查污染源外,还对29个污水直排口进行截污纳管改造。

  据西湖区城管办河道监管中心河道科副科长仇福民介绍,由于该河道较宽,且污染严重,除了清淤等传统治理方法外,西湖区还首次采用了生态修复的新举措。“以前河道里种的都是水葫芦,繁殖能力强,但会流向主航道,影响航行。现在改种欧美草本水生植物,能吸收河里的富营养化物质,还能释放氧气。”他说。

  笔者看到,如今,在文二路到翠柏路间的河段上,漂浮着黄菖蒲、西伯利亚鸢尾等各种水生植物。据悉,河道内共有这类水生植物近30万株。在共1800平方米长方形、花形人工浮岛的包簇下,这些水生植物显得格外精致,既美观又优化了生态。

  在河面上,还能看到不少地方还在咕噜噜冒着气泡——这是另一项生态技术:鼓风曝气。鼓风曝气是加强河道自净能力的重要手段。原理和养鱼缸里放的气泵一样,通过人工增氧,促进植物生长。45台鼓风曝气盘每天按时启动,让河道做个彻底的“深呼吸”。

  “你们看不到的生态技术还有一项——河底1200平方米的生物基。”仇福民说。生物基就是一张张浸在河里的过滤网,河水流动时,脏东西就会被它“拦截”住。犹如空调的过滤网一样,生物基可以定期取出清洗或更新。同时这也避免了人工清淤时对水生植物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清新环境,社区还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对古荡湾河巡查监督,自发地保护河水。” 翠苑一区社区干部任红英说,现在早晚来河边散步、聊天、做运动的居民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自今年11月古荡湾河水环境改善工程完成后,河水富营养程度的主要指标——氨氮值较以往大幅度下降,11月的监测结果比10月下降60%。据悉,以后河里还会撒进鱼苗,让生态环境进一步良性循环。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三万居民告别臭水沟 2011-12-27 浙江日报2011-12-2700006 2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