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稳健迈向滨海新时代
撰稿:赵成功
在温州的东部,一块改革创业的热土吸引着全国投资者的目光。这就是国家级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这座经济新区已成为温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区域。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现辖国家级状蒲园区(委托高新区管理)、滨海园区、金海(丁山)园区和天成垦区,委托管理4个街道,现辖面积95平方公里,随着瓯飞工程的开拓,区域规划总面积将近120平方公里。
从过去的状蒲园区到现在的滨海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舞台越来越靠近大海,伴随着滨海时代的到来,面朝大海的这份契机将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和荣耀。
“十二五”期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温州市委、市政府“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和打造都市型功能区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实施“产业兴区、海洋经济、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城市化推进”五大战略,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做好做优环境,加快推进开发区扩容改造,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水平,重点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集聚园区,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滨海新区。
产业兴区 再次腾飞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在于产业,潜力、希望和出路也在于产业。开发区确立“产业兴区”的战略地位,将“做强二产”和“做优三产”作为“产业兴区”的两大重点,以滨海园区、金海园区、天成垦区等产业园为集聚平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挥“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的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综合竞争力。
2011年,开发区实现GDP属地163亿元,在地13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属地463亿元,在地384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同比增长64%,投资率超100%。完成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外贸出口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开发区坚持大项目带动,今年引进总投资2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7个,以汇润机电为代表的滨海一道19个工业项目基本竣工,以博德包装为代表的8家企业集体开工投产。
开发区以转型发展主线,构建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凸显温州科学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地位,引领温州产业加快升级。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开发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根据在建和引进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情况,开发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20”工程,即培育发展20家产值2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这20家企业是滨海园区的正泰、富士产业园、百力橡胶、雪花、立可达包装、汇润机电、人本集团、福达股份、光达电子、博德包装和金海园区(丁山)的中光科技、上力叉车、环科电子、瑞明汽车、华通电力、天晶新能源、澳博新能源、索乐新能源等20家产值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在不久的将来都将竣工、投产和达产,新投产企业总的增量产值达到500亿元。
借助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开发区实践海洋经济视野下的新使命,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级海洋与农业高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的优化提升是开发区经济提升的关键所在。通过实施价值链提升、行业整合重组和产业技术提升,全面推进服装、鞋革、食药机械、民用电器、水暖洁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开发区政策引导下,一批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如莱丽斯鞋业从做鞋向LED产业转型,亨美服装向光伏产业转型,乔顿集团向金融创投服务业拓展,法派向物流控制与品牌运营商延伸,欧龙电子向上游特种检测设备业延伸,正康实业由低端的摩托车配件向精密不锈钢管转型等。
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需求,开发区采取多种服务模式,打造全方位技术创新平台。开发区与哈工大、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浙江大学以及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保持着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已经建成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得益于开发区与哈工大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许多公司有了技术、研发、人才、项目的“蓄水池”,走上了转型升级的捷径。如浙江金利电子有限公司与哈工大合作的货币现金清分机,目前实现了批量生产;人本集团看中的国家发明二等奖“轴承润滑”技术、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意图引进的紧固件故障分析仪等诸多项目均在进一步接洽中。
在开发区,产学研合作这把“金钥匙”,已为企业打开了产业转型升级“魔盒”。在开发区的努力下,产学研的途径越来越广。
环境立城 三生相融
环境就是生产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水平,在很大意义上也取决于环境对经济要素的吸引程度。开发区通过大力实施“环境立城”战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生态文明新区。
“一核、三片、五组团” 是开发区最新的规划布局,布局以高远的规划定位引领开发区经济转型发展。“一核”即环金海湖打造占地约2.3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滨海新区的核心区,集聚行政办公、科研孵化、金融商务、人才居住、公共服务、生态休闲等城市配套。“三片”即按照“西部统筹发展、中部优化提升、东部集聚拓展”的原则,推进西部海城、沙城、天河三个街道、中部星海街道、东部的金海街道和瓯飞工程三大功能片区统筹协调发展; “五组团”即除环金海湖滨海新区核心区外,在全区打造星海、金海、沙城、天河、海城五大生活配套服务组团,为开发区建设“三生”相融的滨海新区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支撑。
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要求,开发区 “拆”“治”“建”多管齐下,提升区域环境。一方面推进“无违章”示范园区创建,做到沿河沿路无视觉污染、无违法搭建。同时结合绕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居住区建设,实施规划建绿、见空插绿、拆违扩绿、配套增绿,提高城市立体绿量和绿荫率。鼓励企业开展立体绿化,打造“金角银边”,打通沿河慢行绿道。
造绿行动中,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52家沿河企业和28家沿路企业,积极参加“两拆两绿”行动。如金帝鞋业有限公司“认建”小游园,将滨海园区蓄水河旁的2000平方米“菜地”,变成绿树成荫的小游园,首批小游园寻找养护“园丁”,得到了歌特服饰等绿地附近企业的积极响应。
走进滨海园区,小游园星罗棋布,绿树成荫,点缀在工业厂区之间,为“钢筋混凝土”园区增添了不少绿意。在金海园区的建设工地,金海湖公园成了生态园区的金名片,占地面积约630亩,其中绿地面积为26.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2.64%,一期种大树工程基本完成。据统计,仅去冬今春,全区新增绿地51.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从6.78平方米提高到16.67平方米。
开发区今冬明春计划将新增绿化面积102.3公顷,包括3个区级综合公园、16个小游园、7.84公顷慢行休闲带、3个景观提升工程、1个苗圃基地及12公顷环城河防护林。届时,开发区滨海园区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39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29.9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34%。
生态经济是开发区下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施节能降耗等作为开发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工作重点。
开发区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污泥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新建滨海园区两座、金海园区一座中水回用厂,到2015年中水回用率提升到12%以上。
推进节能降耗也是开发区的工作重心。开发区将引导和促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推动消耗高、效益差、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的淘汰,挖掘工业节能潜力。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技术,鼓励使用安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优化结构设计,建设低能耗建筑。
城乡统筹 创业乐土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开发建设成果与周边乡村群众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区带街道,加大街区化改造力度,构筑健全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开发区按照“拉大城市框架、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全面实施城市化推进战略,推进海城、沙城、天河、星海、金海(待成立)五个街道的城市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设施网络加快一体化、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成为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滨海新区。
发挥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度。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沙城、天河、海城街道的农房集聚建设。设置一批社会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和城市社区,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配置。
推进城市的有机更新。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和“厂居分离”,优化城市布局,改善片区人居环境。在金海园区划定“退二提二”区域,配建一定比例标准厂房,设定入园门槛,鼓励退出企业经过股权重组、品牌联合、技术提升后进入园区发展。强化滨海园区街区化改造,利用金角银边实施公园绿地,建设休闲景观集中点,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出站,进行街区建筑造型改造,突出开发区历史文化品位和开发区城市精神塑造。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05亿元。其中重点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610”工程,即16项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总投资290亿元。一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约62亿元,主要包括金海园区(丁山)市政工程、天成吹填及市政工程、高速复线及对外交通枢纽工程、大罗山隧道工程等。二是功能配套项目, 投资额约100亿元,主要包括市民服务中心及其配套工程、金海湖公园及中心绿带建设工程、金海园区(丁山)城市综合体工程、金融中心及配套工程、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科技孵化器及配套工程、总部大厦与发展大厦等工程。三是民生改善项目, 投资额约66亿元,主要包括滨海实验学校,金海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街道“村房两改”工程、大罗山环线公路及配套开发工程等。
到2015年,在温州东海之滨一座“三生”相融、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滨海新城区必定崛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引领温州全市发展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先行区。
图片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