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创业

野猫畈上女社长

  最忙碌的一年

  自己打理着一家小卖部,丈夫是一名拖拉机手,每年除了农忙的时候,夫妻俩日子都相对清闲。但是从去年开始生活节奏猛然提速,尤其是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几乎都没得闲。

  引起他们生活节奏变化的是去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大决策。五四村所在的野猫畈因为达到土地连片,田成方、路成网,水利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成为首批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

  最初得到这个消息,吴福莲有点纳闷,野猫畈经历过中低产田改造升级,上世纪70年代大地原田化和上世纪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称得上良田了,还要怎样提升呢?

  “现在带你看看已经建成的设施就明白了,种粮真的还有大名堂。”吴福莲带着笔者看了野猫畈核心区的农田设施。首期2200多亩功能区内,排、灌分系,还安装了杀虫灯和生物杀虫设施。此外,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为了提升功能区服务能力,也就在去年成立了厅前畈粮油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开展耕、种、收等“八统一”服务。普通农户省力省心了,但是当上社长的吴福莲却异常忙碌,要负责合作社日常事务,还要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田间管理也少不了她。遇到农忙时节,夫妇俩更是连轴转,一天休息不到6个小时,家里的小店经常没人管。

  最有收获的一年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之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收成怎样?“花了这么多钱,搞这么多先进设施,真的能够产出更多么?”吴福莲说,如果不是全程了解,她自己心里也没底。

  “结果让大伙儿都很信服。”吴福莲说,今年这里早稻、连作晚稻平均产量分别为485公斤和543公斤,其中连作晚稻亩产比全省单季晚稻平均水平还高出30多公斤,几乎是过去普通农田产量的两倍,整个功能区合计可增收数十万元,创造了野猫畈粮食亩产历史最高产纪录。

  受益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吴福莲和村民们今年收入都增加了不少。“光种粮收入和两台大型拖拉机的作业收入就有10万元左右。”吴福莲说,即使只有6亩地的合作社小户刘增荣,今年粮食销售收入也有近万元,加上将农田交给合作社托管后,他有更多时间进工厂打工,妻子则搞来料加工,两口子毛收入可以达四五万元,比往年都多了。

  明年冲击单产大赛

  随着粮食功能区建设步伐提速,明年合作社服务面积可能会增加。冬至已过,吴福莲眼下最操心的事之一就是明年家里的两台拖拉机忙不忙得过来。“丈夫已经提醒我好几次了,如果忙不过来,我也要轮班驾驶拖拉机作业了。”她指了指不远处的拖拉机说,以前她开过,现在已经不太会了,趁这两天天晴,正好在丈夫的指导下练练手。

  合作社那边的许多事务也急需办。在位于五四村村口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吴福莲带着笔者参观了智能化温室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设施,从今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要满足更多田块的服务需求,目前服务中心的电力线路还需要改造提升。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让更多种粮农民了解到了科学种粮的好处,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作制度进村入户,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应用。但是,现在合作社真正全面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才还不多,还需要请农业部门组织社员学习。

  “丰收了,信心更足了。”吴福莲说,“明年我们也要去冲击全省的晚稻单产大赛。”


浙江日报 经济·创业 00010 野猫畈上女社长 2011-12-27 浙江日报2011-12-2700009 2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