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前程

产业结构升级与浙江高校
专业结构优化

  现代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实践表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伴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所发生的一系列带有转折性、全球性的重大变化,浙江经济已经进入周期性的调整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人才支撑的高等学校改革其专业设置,优化其专业结构,使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因为,“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专业结构”,高校专业结构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类别和规格,反映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浙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省高校普遍进行了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积极增设市场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新专业,加大对老专业、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省高校的专业调整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专业布局不合理,专业结构失衡,热门专业和通用性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比较严重,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急需的新兴专业的发展明显不足;专业设置缺乏优势和特色,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建设的倾向比较严重。鉴于我省高校专业设置的既存问题,为契合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我省应从如下方面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其一,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70号)精神,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立足于我省高校学科支撑强、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特色鲜明的专业,在“十一五”重点专业建设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建设150个优势专业和300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并力争使其中一批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引导高校以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创新的需求,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为指导,全面规划专业建设,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其二,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系统改造,积极增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学科专业,大力建设一批与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其三,面向就业市场变化,加大对传统长线专业的改造和调整力度,积极保护具有师资、设备等教学力量优势的专业,尤其是具有地方资源、支柱产业等经济力量优势的专业,如绍兴文理学院的轻化工程专业、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技术专业、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建设借助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适应了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其四,培育专业生长点,填补专业空白点。一是大力培育专业生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对那些具有较强社会需求和良好发展势头的高校专业,实行重点建设,促其加快成长,成为新兴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二是积极填补专业空白点,拓展专业空间。根据我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专业目录外的确实需要举办的专业,在加强指导的前提下鼓励高校试办。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通过专业复合,形成一些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

  其五,加强专业群建设。我省高校应当根据本省主要行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专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按专业大类建设好一批代表本校办学水平和主要服务领域的专业群,加大力度改造传统专业,办好优势专业,扶持发展新兴专业,推动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和相互渗透,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其六,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有效解决高校专业结构失衡、专业同质化现象,我省应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国家和省级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指导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作者系浙江树人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日报 前程 00023 产业结构升级与浙江高校
专业结构优化
2011-12-27 浙江日报2011-12-2700009 2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