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事
本报记者 何苏鸣
12月20日,北京,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我省多个城市榜上有名。
冬日暖阳映衬下,文明潮流正涤荡钱江两岸每一个角落,文明新风正塑造新一代的浙江人。
文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哪里?
今年夏天,这份殊荣第五次花落杭州。屡次在这项“老百姓说了算”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杭州的奥秘何在?
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时时处处都是答案:
这里有全国首创的爱心斑马线,车让人的比例高达93%;这里有全国领先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最高日租用量突破32.2万人次;这里有全民总动员的垃圾分类,分发到家家户户的黄绿两色垃圾桶,让“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道扬镳;这里有舒心的城市环境,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山山水水,相映成趣。
在几乎成为城市通病的交通拥堵面前,在老百姓日夜牵挂的社会保障面前,在城市集聚带来的污染面前,杭州选择把顺应民生期待,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突破口。因为城市管理者深知,施政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不仅仅在杭州,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几乎我省所有城市,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在嘉兴,南湖区金星村的沈月兰再也不用为医疗费操心了。当地2007年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全民社保”,将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嘉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91∶1,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在这里正越来越模糊。
在宁波,连接东侧翠柏路、西湾路和南侧中山西路的胜丰路打通了,市民陈辉的上下班时间缩短了半小时。曾经让市民们头痛不已的“断头路”正在慢慢消失。用不了10天时间,今年初确定要打通的22条断头路将全部施工完成。而在未来的3年内,这个数字将增加到59条。
20亿元整修内外环河、6000多万元整修古运河——这是绍兴已有的投入。9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广场,33个区级综合性公园,291个街心公园——这是温州实现的规划。“老小区新物业管理”覆盖130个、160万平方米的老小区居民,这是余姚交出的答卷。
致力于城乡联动、打造“美丽乡村”的湖州,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村村环境优美、户户家庭和美。5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11个大型农村新社区、10条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们已然在精神的家园里“诗意栖居”。
所有的幸福点滴,积聚起这些城市申报文明城市的底气。在这些城市,“文明城市”早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浸入城市骨髓的因子。因为吐纳自然,幸福愈加深厚绵长。
文明,塑造最美城市风情
刚刚捧回浙江省青春领袖奖杯的吴菊萍,可以稍微喘口气了。从全国道德模范,到青春领袖,自2011年9月份的那一次“惊世一托”之后,这个初为人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温柔女子,不断收获各种奖项。
吴菊萍的动人之处,在于她让人们看到普通人内心的美,这给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实际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之江大地的推进,真善美的品格在这里显得格外醒目。杭州、嘉兴、宁波、温州、湖州、绍兴、余姚这一座座文明标杆城市,更多的凡人大德、身边善举温暖人心。
今年7月23日夜,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这场时间与生命赛跑中,温州人高高擎起了爱的火把,昼夜无歇的搜救人员、免费提供服务的私家车主、排队献血的普通市民……当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所有的人在悲伤中看到了希望。
余姚市民鲁建执,建立以他去世的儿子命名的“鲁铭爱心基金”,至今已经帮助了10名贫困孩子;今年3月19日,嘉兴农民俞文华,在下班回家途中勇抓小偷,不幸被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撞飞10多米,当场昏迷;12月1日,宁波的“顺其自然”连续第13次匿名捐赠,坚持与市民的美丽约会……
道德人物的凸显,让人们看到一座座文明城市的最美风情。道德人物涌现的背后,更有着政府的引导。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政府,应该是“公共文明的引导员”——这是杭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最新理念。为此,这座国内最早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学习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在今年举办了首届学习节。
做设计的刘轶恒只要有空就会去工作室边上的“河畔书屋”坐一坐,因为这里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每一次来都会有收获” 。39公里的运河绵延成全体市民的学习长廊,“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是这里最靓丽的风景。
今年10月20日,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上,绍兴文理学院大四学生陈园园作为绍兴赛区的志愿者代表接过了运动员们送上的鲜花。从去年的绍兴建城2500年和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再到这一次的残运会,说起自己的参与,她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所有志愿者中的一份子。”
一支支志愿者队伍背后,是绍兴市政府的培育和支持。10多个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全市性志愿者注册和激励制度,志愿服务管理正日趋规范。截至目前,仅市区的注册志愿者就已达7.3万人,参加志愿服务正成为“绍兴风尚”。
“红色文化”,在嘉兴熠熠发光。在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南湖红船畔,正蓬勃新生着新的奋斗力量。
刚来嘉兴工作不久的赵燕萍已参加好几次红色讲坛主题活动,了解历史、也了解社会,因为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再遥不可及,信仰也成为活生生的所在。
“学身边先进典型,当科学发展先锋”正成为全体新老宁波人的共同实践。
小学生杨佳伦跟着妈妈一起去听江小金的宣讲会,结束的时候红着眼眶,“长大了我也要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陈长华、张素华、周以国、马素明和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基层党员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
只有把文明的勋章戴在每个群众胸前,全国文明城市的勋章才会戴在城市的胸前。当我们的生活为这些凡人善举所浸润、所温暖,钢筋混凝土堆积的城市森林自然也就露出了温情脉脉的底色。
文明,形成长效机制保障
文明,就社会而言,需要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力行,需要春风化雨般的长期熏习。而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则需要一套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2007年,杭州就改变了干部考核办法——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是政绩。在这里,市、区二级财政将精神文明创建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2009年,市财政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经费1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
嘉兴在全国率先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覆盖全市的排污权交易网络体系,对老企业初始排污权和新、改、扩建设项目全面施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截至目前,该市有1175个项目和1108家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累计交易金额7.24亿元。
宁波对农民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意见》的“1+x”政策,包括可转移可提取的“社保套餐”、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制度、外来人员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等。
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绍兴都会如期举行 “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周”活动。取缔一家家 “黑网吧”和无证电子游戏室,换来的是“祖国花朵”更加阳光的成长环境。
温州组建文明创建社会监督员队伍,让市民参与创建监督,并为创建献计献策;湖州出台“三定三见一承诺”文明出行管理办法,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交通文明意识;余姚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使市民群众能够享受更便捷、优质的就医服务和环境。
一个个政策已经出台,一项项制度正在落实。文明无终点、创建无止境。这是获评城市的心声;落选不落志、服气不服输,这是落选城市的誓言。文明创建早已不是目的,不只是几个城市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文明因子,正孜孜不倦作用在这片10.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努力。我们,始终创建在路上。
(本报杭州12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