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发掘街道社区特色资源

拱墅区营造百姓文化家园

  记者 毛珺 通讯员 黄群

  本报讯 12月的杭城,气温骤降,杭州拱墅区大关西一社区大关西八苑的百姓书场却暖意融融。每天下午1点开始,听书客每人买一元门票,就能听一下午南宋时流传下来的杭州评话。

  “社区开办百姓书场,是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关西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应晓萍介绍,百姓书场由社区开辟,说书人酬劳、书场水电费、两名管理员费用全部由社区“埋单”。

  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谢作盛介绍,该区围绕群众需求,立足各个街道社区特色资源,搭建面向大众的文化平台,吸引百姓参与互动,培养“一社区一文化品牌”。近年来,该区通过在辖区内推进文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挖掘保护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团队建设,挖掘城区有限的可利用空间资源,为老百姓打造方便亲民的文化家园。

  位于杭州夹城巷的米市巷街道文体中心,健身中心、乒乓球馆、羽毛球场、棋牌室、书画室、排练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为了保证居民能真正享用文体中心,中心每天都免费、错时对居民开放,书画室还提供免费的笔墨和宣纸。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中心每个月推出各种免费培训项目供选择,比如今年3月的培训菜单有电脑、剪纸,4月有声乐、戏曲培训等,吸引不少居民。

  目前,拱墅区除运河文化广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半山主题公园等文体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外,更重视街道、社区基层文化场所建设,全区所有街道文体场所占地面积目前都达到1000平方米,并配有图书馆、功能厅、工作室等场所,92个社区都配备文化专管员。

  为了让社区文化场所有更加丰富的载体,拱墅区确立了43个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拱墅花朝节、半山泥猫、天竺筷、微型风筝等非遗展示点或单独建立工作室或入驻街道、社区文体中心,供当地居民参观了解。在米市巷街道文体中心,米市绣球、米市剪纸等非遗项目就收藏在展览室。

  据介绍,拱墅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文体团队免费提供活动训练场地,免费指导培训,目前全区已有300支文体团队。这些团队开展文化走亲、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受益百姓每年超过10万人次。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拱墅区营造百姓文化家园 2011-12-13 2254809 2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