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年终回访

文章导航

峡口对话:现代农业这一年

  印象中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能满足温饱已是最大的幸福。在记者的基层联系点——江山市峡口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在大棚中、花房里、菇房边、猪圈旁,我们与农户对话。才知道,做农民也可以这样潇洒。

【场景一】 让成果进入大田

  对话人物:徐明贵,40岁,江山人

  地点:绿洲蜜蜂授粉基地(连丰村)

  此前经历:养蜂21年

  心愿:蜜蜂授粉产业化

  浙江入冬,我们穿着毛衣、秋裤,还缩头缩脑。看着远处一片大棚,就想赶紧进去“取暖”。远远的,只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的徐明贵走来。他或许是看出了我们的惊诧,马上请我们进入跨度为8米的标准大棚,还真暖和。

  记者:怎么会想到建蜜蜂授粉标准化示范基地?

  徐明贵: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现在授粉试验蜂群有多少?

  徐明贵:100多箱。我搭了6000平方米的标准大棚,分别对瓜果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进行标准的授粉试验。

  记者:已经做了哪些试验?

  徐明贵:今年我们完成了油菜的蜜蜂授粉试验。就是采用同一块油菜地,从油菜产量、千粒重和出油率等指标比较不同授粉处理的授粉效果。

  记者:为什么选择油菜做试验?

  徐明贵:江山不仅是“中国蜜蜂之乡”,同时也是油菜种植大县。全市养蜂23.5万箱,油菜播种面积14.1万亩,蜂群数量和蜜源条件都非常有利于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

  记者: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尝试?

  徐明贵:瞧,这些沉甸甸的青色番茄,是我们正在试验的美国进口番茄品种黑珍珠,结实、甜度高,可当水果吃。论个卖,每个卖5元钱,肯定没问题。我们还准备试验蓝莓、樱桃。到四五月份,我们会做哈密瓜的蜜蜂授粉试验。接下来,我们要培训农民,让试验成果走出基地,进入大田。

  点评——

  孔天安(江山市农业局副局长):从养蜂业角度来说, 它拉长了养蜂的产业链,从农业角度来说,它探索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看到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大棚有点不堪重负,我就会提醒徐明贵。徐明贵养蜂有一手,但种蔬果经验还不够,毕竟他是“新农民”。

【场景二】 种球技术最核心

  对话人物:唐祖文,57岁,湖北人

  地点: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卿口村)

  此前经历:做外贸

  心愿:香水百合花秆长到拇指粗

  进入花棚,9月份种下的4亩粉色香水百合和3亩黄色香水百合已含苞待放。踩过正在施工的路面,泥泞的路面,还能看到露天的剑兰和水果玉米大棚。山上,正在建一个养鸡场。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到峡口现代农业园的?

  唐祖文:今年6月27日。我跟朋友陈全雄一起做了6年外贸,今年我们一起到峡口种四季果蔬、花卉苗木。泰丰主要的“三驾马车”,另一个台湾来的白教授负责技术,陈全雄负责销售,我管种植。

  记者:百合花每亩可种多少枝?

  唐祖文:一亩种1万枝。再过几天就要开花了。每枝批发价5元至8元,亩产值就是5万元至8万元。

  记者:收成不错啊。

  唐祖文:别看现在收获不错,去年这地里种香水百合就没成功。现在也只能算成功了70%,要是百合的花秆能长到拇指粗才好。今年,农场里还种过水果玉米、剑兰。近200亩水果玉米,已销掉了100多亩,剑兰也已销掉了10余亩。

  记者:接下去会做什么?

  唐祖文:种40多亩白玫瑰。

  记者:农场要雇多少工人?

  唐祖文:长期雇30来人,多的时候有60来人。基本上是附近村民。

  点评——

  徐以奇(峡口镇宣传委员):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现在,我们这里的一亩土地年租金已经从前两年的300斤稻谷,涨到500斤,全镇共流转土地3.6万多亩,流转率达51%。土地流转起来了,才能改变千家万户搞农业的状况。62岁的三卿口村村民王和顺是农场的雇员之一,他流转了4亩多的地,一年租金将近2000元,加上每天5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有两万元的收入。

  孔天安:此外,现代农业最要紧的是科技,“泰丰”最大的优势是种球繁殖技术。一株百合一个种球,这就是核心技术。

【场景三】 看好农业的前景

  对话人物:祝有军,40岁,峡口镇同桥村人

  地点:丽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同桥村)

  此前经历:办锁厂

  心愿:把锁厂资金收回,投入农业

  祝有军高中毕业后,从事过汽车运输业务,办过制锁配件厂。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本。工厂化种菇的大好“钱景”,令他心动不已。

  如今,设施完备的生产车间里白菇长势喜人。祝有军说,新的白菇生产厂房即将投入使用,他马上又要招人了。

  记者:为什么从做锁转到种菇?

  祝有军:我看好农业的前景。香菇青菜每天都要吃,锁厂办了10多年了,利润越来越薄,我想把更多的钱投到农业中来。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种菇?

  祝有军:2008年投资500多万元,当年种菇300多万袋,利润达180万元。现在年种菇600万袋,居江山市前三位。至今已投入1000多万元。

  记者:工厂化种菇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祝有军:一年四季可产菇。传统的家家户户式养菇,占地多,每年只有冬季3个月生产期,不仅辛苦,品质不稳定。

  记者:今年的效益好吗?

  祝有军:现在每天都要卖2吨多,主要销到广东、上海、闽北、江西等地。今年我们白菇的收购价格,高于自然菇100%,每公斤售价10元以上。为提高质量,我们专门从湖南聘请了种菇师傅,全年在厂里作技术指导。

  点评——

  毛长明(江山市农业局局长):现代农业的一大标志,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原来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不仅不利于工厂化、机械化操作,而且浪费土地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很重要。

【场景四】 生态猪舍少污染

  对话人物:朱天生,47岁,江山人

  地点:猪场(柴村)

  此前经历:养猪10余年

  心愿:养猪污染零排放

  柴村猪场采用生物发酵舍生态养殖技术,猪场养殖污染零排放。养猪场最“壮观”的,是建在山上的那百余间蓝色的猪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闻不到臭味。穿着迷彩服、蹬着高筒雨靴,戴着眼镜,笑得很“灿烂”。一眼看去,就知道朱天生心情不错。

  记者:猪场是什么时候建的?   朱天生:2009年动工。现在有20多个员工,年存栏两万多头猪,平均1人养1000头。

  记者:今年收益怎么样?

  朱天生:算是我养猪以来最好的一年啦。到现在还能卖到每斤8元,高的时候超过10元。

  记者:听说你用了一种“生物发酵舍生态养殖技术”,那是什么?

  朱天生:就是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枯草菌和酵母菌,将菌种、锯木屑、谷壳、米糠、生猪粪按一定比例掺拌均匀,经调整水分堆积充分发酵后铺垫猪舍。

  记者:与传统的养猪方法相比,这种技术有什么优点?

  朱天生:一是占用土地少,二是养出的猪肉质好,垫料还可作有机肥料,没有环境污染。采用生物发酵舍生态养殖技术后,生猪成活率已由原先的90%提高到97%。

  点评——

  孔天安:现代农业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传统的一家一户养猪生产,房前屋后建猪圈,猪舍污浊,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长期得不到无害化处理,猪的病死率就增加了。

  从市场角度看,肉价的涨涨跌跌,是供需矛盾所致。从农业角度看,养猪效益的高低,却与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像这样的一间生态猪舍,虽然比传统猪舍少养100多头猪,但是猪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就高了。更可贵的是,它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年终回访 00019 峡口对话:现代农业这一年 2011-12-13 浙江日报2011-12-1300012;浙江日报2011-12-1300016;浙江日报2011-12-1300019;浙江日报2011-12-1300017;浙江日报2011-12-1300020 2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