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那些变和不变的乡村主题词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

  面积74.08平方公里,48000余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富不穷。

  兰溪市上华街道,得名却又非同寻常。

  “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里的这句批示,开启了上华村的成名之路。

  如今,这里的农民还在养猪,但近年来兴起的另一项产业是养鸭。今年年中,禽蛋价格一路看涨,本报《美丽乡村》周刊曾以上华街道著名的蛋鸭养殖村下余村为蓝本,用四个版面的篇幅,调查走访禽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作为记者的基层联系点,年末,我重访上华街道——看望那些让人牵挂的鸭子和毛猪,也悟出了上华农业那些变与不变的主题词。

  主题词:批示

  走进设在上华村的“上华养猪纪念馆”,毛主席“为革命多养猪,养好猪”的批示高挂在墙上。上百幅养猪的老图片,见证着过去的艰苦奋斗。这些批示,老一代的上华农民都记得清清楚楚,小一辈的也引以为豪。

  主题词:养猪

  上华村以养猪闻名,曾在全国率先创办了集体养猪场。如今的上华街道,全年养猪43000余头。在一些大户的养殖场里,规模化喂养已经取代曾经的单打独斗。猪的花色品种也增加了,不仅养“白洋猪”,还养“两头乌”和“花猪”等本地品种。

  主题词:上华三多

  毛主席当年在批示里说,上华“猪多、肥多、粮多”。兰溪市畜牧局的周谷乔总结说,现在的上华养殖业也有三多,“猪多、鸭多、奶牛多”。全街道拥有250万羽蛋鸭,占到兰溪市的80%,并且衍生出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养鸭产业链。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那些变和不变的乡村主题词 2011-12-13 2254253 2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