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年终回访

粮价涨,粮农还是忧

  今年8月,农事正忙。我们采访常山种粮大户林小良时,答应秋收后给他庆丰收。

  恐怕,没有第二个采访对象,能与我们如此熟悉。

  算上今年5月采访旱情,8月听他谈种粮苦经,10月去亲历割稻,这已经是记者今年第4次去种粮大户林小良家了。

  这一天,常山县天马镇大麦淤村林家的院子里格外热闹。林小良正和村里的几个种粮大户聚在一起,聊今年的收成,谈来年的想法。我就拿了张凳子,坐在一旁,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名片

  林小良:

  田地面积1860亩,稻子总收成200多万斤。

  林舍纳:

  田地面积200多亩,稻子总收成11万斤。

  胡冬仙:

  田地面积600余亩,稻子总收成70万斤。

  林刚:

  田地面积800余亩,稻子总收成近80万斤。

  靠天吃饭,担惊受怕

  粮食生产露天作业,收成的好坏主要还是受到天气的制约。不要说旱灾、涝灾这样的灾害天气,哪怕只是田野里的一阵大风,就会让大户们忧心忡忡。

  林小良:今年灾害多,大部分种粮的利润被老天爷夺走了。5月底那段时间,连续半个月不下雨,看着就要误了早稻插秧,我只好没日没夜地抽水灌溉,还直接报废了一台抽水机。6月18日又遇到洪涝灾害,雨下个不停,我家500多亩早稻田被淹,其中100多亩绝收。旱灾拼命抽水灌溉用电要花钱,涝灾补种绝收的水稻也要花钱,这一旱一涝,直接损失了23万元。

  胡冬仙:是啊,对于我这样种得少的人来说,损失就更加明显了。一旱一洪的大面积受灾不说,8月份还来了一次龙卷风,吹倒了我200多亩的稻子,倒伏的稻子严重减产。听着风呼呼地吹,钞票也就哗哗地被刮走了。

  林舍纳:所以种田是靠天吃饭,风险还是很大。我们种稻子喜欢的天气,像那个歌儿里唱的一样: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不过今年的几次灾害,真是让我怕风怕雨又怕太阳。一听说要变天,全家人一晚上都要集体闹失眠了。

  林刚:而且种粮太辛苦,三伏天在田里做农活真是热得要命。我前几年在外面做建筑工,虽然也是从早到晚在烈日下做活,那苦劲和田里的活没得比。

  农田水利,年久失修

  大户们大面积流转来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中等质量。很多农田设施比较陈旧,几十年前开好的沟渠有些已经不通了,水利设施也不够完善,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低。

  林小良:我有些田位置相当偏僻,最远的骑车要半个多小时。连机耕路也没有,还要靠人把稻子一袋一袋背出来,这样的田有近40亩。路不好,车也不好骑,有一次还在田里摔了一跤,眼睛旁边肿了一个大包。

  林刚:我租的田倒都是连在一起的,连片比较方便管理,但租金就比他们高了,算下来平均每亩要400多块,比他们贵100多块。

  胡冬仙:田里的渠道常年失修,许多渠道都已经淤塞,水经常流不下去。农田水利设施差的地方,遇到旱灾就比较遭罪了。

  林小良:所以旱灾的时候,都得借抽水机来灌溉。附近也有一些水库,但好多已经承包给个人养鱼了。大旱的时候政府出面协调,承包户也放了一部分水来救灾。

  胡冬仙:过去村里的一些泵站、沟渠、塘堰等中小型水利设施,许多也遭到损坏,不再使用了。依然在用的一些,也是年久失修,带病坚持的。设施不好,要靠雨水或者打水来灌溉的话,产量自然就比灌溉充分的田要差了。

  林舍纳:说句实在话,毕竟这些田是租来的,不是自己的。现在修路修渠的成本这么高,自己花钱还是太不划算了。偏远一些的田都差不多有这些问题,机器进不去,只好租牛来耕,请人来割。

  粮价高了,成本也涨

  粮食收了,订单卖了,该算丰收账了。大家却似乎高兴不起来。

  林小良:今年粮食价格是涨了,我的早稻以每斤1.12元的价格卖给粮食收储公司,加上政府每斤0.25元的种粮直补,每斤早稻可卖1.37元,比起去年,收购价每斤涨了0.12元,补贴也涨了0.05元。但种子、化肥、农药都在涨价,而且涨得更快。

  林刚:单说尿素,去年一包100斤平均价是89块,今年涨到了118块左右,最贵的时候达到了126块。都快涨50%了。我的田里每亩要用20斤左右的尿素,光这一项,每亩成本就增加了7块多。其他的农资也在飞涨,成本蹭地一下就上去了。

  胡冬仙:涨得最多的其实是人工。招工也招不到,还要哄着他们开工。一些年纪大的散工,男的每天工资90元,女的60元。农忙的时候,我们村里的人根本不够用,还要去周边好几个村“抢人”。有些住得远的,每天还要安排专车接送。

  林舍纳:租机器也贵,租耕牛也贵。为节约成本,我们尽量都是自己买设备,家里人一起上阵。我就是自己做机耕手的。现在一个机耕手一年也要四五万元年薪。能省一笔是一笔。

  林小良:农忙的时候,机耕手说要涨工资,我不肯,也自己上阵耕了一把。为什么不肯涨呢?要是一个人涨价,其他人当然也要跟着涨。我这么多的稻田,最忙的时候雇了近20个帮工,每个人涨个十块二十块的,一天的成本就上了几百块,所以这个工资,真是加不起。

  比较效益,种粮仍低

  田里的活很辛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同样花这个力气,许多人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盼丰年。

  林小良:我的稻田是从周围10个村流转过来的,面积大、分布散,每天都得骑着电瓶车来回巡视。从4月24日早稻开始插秧,一直到11月13日再生稻全部收割结束,8个月时间里,这期间的任何一次灾害,都会造成损失,所以天天都把心系在田野里。

  林舍纳:哪怕收下来也不能省心啊。要是碰上连日的阴雨,收割的稻谷不能及时晒干,到手的粮食也会因霉变而报废。没卖出去之前,心还是悬着的。而种植长达4个月,遇到几次坏天气是正常不过的。

  林小良:去年我就遇到过几次阴雨天,收割的稻谷来不及晒干,只好运到十多公里外的宋畈乡去烘干。虽然运来运去增加了许多成本,一旦烂掉,一年的力气又白费了。

  林刚:粮食生产都是连续性的,从开始育秧到稻谷进仓,真是有说不完的艰辛,其实赚不到几个钱。要说这样的力气花在别的事情上,赚的或许比种粮要多。我过去在厂里打过工,也在外面做过建筑,虽然都是体力活,但比起种粮还是轻松许多。

  林舍纳:那些规模比较小、经验相对弱的农户,今年好多都被灾害打趴下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依然很低。

  林刚:我感觉管理经验确实很重要。这是我第二年大规模种粮食,虽然没碰上好年头,但平均每亩产量900多斤,还是不错的,比去年每亩多产了200多斤。

  胡冬仙:不过现在想赚钱就要担风险。办厂也有风险,经商也有风险,种粮自然也有风险。粮食生产国家会给补贴,而且粮食收储公司都会来签订单,销售不成问题。今年洪灾过后,农业部门也派人来抢险补种,给了很多优惠措施。只要努力去做,碰上好一点的年头,还是有赚头的。

  林舍纳:再说现在土地流转来都是5年、10年的租期,也不是说停下来不种就能停的。

  寻寻觅觅,优质种子

  这一年的粮食卖完,又到了下一年给种子公司下订单的时候。好的种子就是“香饽饽”,是大家都想要抢购的限量品。

  林小良:明年我想多种一些“甬优9号”。这个品种产量高,米质软,口感比较好。但是据说很难搞到,只让我们小范围试种,大规模种植的话就要跑到外面去买种子。我现在大面积在种的“天优华占”收成是挺高的,每亩产量有1000多斤,不过比起米质来就要稍逊一筹了。

  林刚:你还嫌呢,我托人帮忙多搞一点“天优华占”都很难,本地的货已经很有限了,还要去海南买。良种也在涨价,平均涨了30%到40%,有的价格甚至翻了一番。一旦货源紧张,价格又要抬高了。

  林舍纳:我的田相对少一些,就不动这些脑子了。种种普通的“金优207”,产量和品质都在中等水平,在我们当地的种子公司就可以买到,比较方便。

  胡冬仙:除了买种子,明年的田租也到了要付的时候。今年种菜种瓜的效益不错,过去每亩租金300元的田,有人愿意出到600元,和我们抢起了地。所以明年的田租,依着市场行情似乎还得涨上一些。

  林小良:田租60多万元,种子20来万元,再算上化肥、农药、农机,明年的启动资金就要100多万元,今年一年的纯收入不到60万元。一句话,钱到了手里还没捂热,就又要付出去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年终回访 00018 粮价涨,粮农还是忧 2011-12-13 浙江日报2011-12-1300012;浙江日报2011-12-1300017 2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