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生命观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和该组织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同时发布2011年全球气候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尽管今年发生使重要海区变冷的拉尼娜现象,但与其他“拉尼娜年份”相比——

今年或将最热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今年8月以来,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拉尼娜现象,预计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尽管如此,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说,今年1至10月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4.4摄氏度,据测算这一数值高于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长期温度平均值,今年很可能是迄今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中最热的一年。在有记录以来的年份热度排行榜上,今年名列第10。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在日内瓦对媒体说:“有充分证据表明全球正在变暖,这种变暖由人类活动造成。”

  这份报告还表明,2011年全球多数地区的地表气温都高于长期平均值。在俄罗斯北部,2011年1至10月的气温比长期平均值高4摄氏度。中美洲地区经历了140年以来最热的年度。

  今年北极海冰面积大大低于正常水平。截至9月9日,北极海冰面积为433万平方公里,比1979年至2000年的同期平均值低35%,仅比2007年的历史最低纪录稍高。北极海冰的体积下降到4200立方千米,比2010年少380立方千米。

  世界气象组织强调,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11年全球多处地方发生了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其中主要包括欧洲春季大旱,非洲东部“旱涝急转”,东南亚、南亚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巴西出现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北极熊会灭绝吗

  陈建芳博士,国家海洋二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也是北极科考的元老。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全球变暖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影响。

  国家海洋二所是中国极地考察的开拓者,陈建芳1999年参与考察北极,当时中国的雪龙船,行进到纬度75度就再也开不进去了。第二次北极考察5年以后,冰退得厉害,雪龙船可以很轻松到80度了。到了第三次,北极冰融化更严重了,雪龙船竟到达了87度01分。

  “冰融化有什么后果?2008年,我们的船看到了13只北极熊,以前可一只都没看到啊,现在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只北极熊,为什么?因为北极熊生活在冰上,冰少了,你看到的几率就高了。看到13只,这是不可想象的。北极熊在有冰的时候还能生存,但是一旦没有冰的时候就不能生存,这对生物来说很可惜。”

  北极熊只是一个例子。不光是北极,太平洋、非洲哪个地方有变化,全世界都会有影响,这就是蝴蝶效应。北极的冰融化了,青藏高原的冰也会融化,南极的冰也会融化,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

  “现在,大家已经明显感觉到全球气温比以前高了,原因是什么?大家可能通过报纸和电视已经了解到,主要是因为我们把原来埋在地底下的石油、天然气‘拿’了上来。把这些原本封存在地球表层内部的二氧化碳带到地球表层,二氧化碳就比原来要多了。”陈建芳说。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气层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跟氧和氮比起来非常少,在空气当中二氧化碳越多,相当于大气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原来棉被是薄的,现在二氧化碳多了被子就厚了,所以大家感觉到热。”陈建芳这样形容说。

  这些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上升,现在这个数值已经超过390PPM,而在上世纪50年代时只有300左右,足足厚了1/4,所以大家感觉到全球变暖。

地球不想生病

  二氧化碳主要是来自人类所使用的化石燃料,另外也来自人类改变土地使用的方式,比如砍伐森林等,这些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就在大气当中累计起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可以被地球系统吸收,地球也可以对外来的干扰产生一定的调节、自我恢复,但如果外来的干扰过分强大,地球自身无法适应,就像人一样要生病。

  二氧化碳升高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首先,冰融化以后海平面升高。海平面升高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具体一点说,比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陈建芳表示。

  全球气候变暖还会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甚至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所有“忽冷忽热”的异常天气,都是在长期气候变暖趋势中的短期波动,也是由厄尔尼诺主导的气候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而厄尔尼诺如此猖狂正是因为地球变暖,说到底,还是人类高碳排放、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

  英国雷丁大学和牛津大学等研究小组近日发表论文指出,如果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继续大幅增加,那么到2040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较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2摄氏度。

  气温上升2摄氏度将使全球变暖的危害加大,引发大规模缺水、珊瑚白化和物种灭绝风险上升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全球变暖的后果已逐渐显现,所以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强调这个东西。而要防止进一步变暖,就要回归到比较原始的节能、低碳,少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多了以后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又要怎么做到减排呢?从现在开始,控制碳排量,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保护生态环境,如控制森林砍伐,植树造林,控制海洋捕杀鱼类等,假如每个人都能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每个国家都为二氧化碳减排出一份力,全球变暖的脚步或许就能放缓一些。

高温事件将增加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在乌干达坎帕拉发布的《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决策者摘要,21世纪末,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加,极端低温事件将减少(几乎确定)。

  根据SREX报告,在全球尺度上,21世纪末,大多数陆地区域的热浪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或强度很可能将增加。全球许多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或强降水占总雨量的比例可能增加。热带气旋的最大平均风速将可能增加。热带气旋的数量可能减少或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该报告,未来极端事件对高影响行业,如水利、农业和粮食安全、林业、健康和旅游业,将有更大的影响,暴露度的增加将导致热带气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

  报告还指出,与天气和气候灾害有关的经济损失增加,但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年际变化。在发达国家,与天气、气候和地球物理事件相关的灾害经济损失更高,包括保险覆盖的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更高,占GDP比重的经济损失更大。1970年至2008年期间,95%以上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生命观 00019 今年或将最热 2011-12-09 浙江日报2011-12-0900010;浙江日报2011-12-0900008;浙江日报2011-12-0900011;浙江日报2011-12-0900012 2 2011年1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