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投资

“洋官司”的启示

  入世10年来,我省遭遇美欧等30个国家和地区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337”调查等案件571起,直接涉案金额125多亿美元。全国超过70%的案件涉及我省,直接涉案金额占全国的25%。

  但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浙江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躲避不是办法,积极应诉才可能取得有利结果,有战略眼光的浙商更是把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当作产品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当作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机遇,“诺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因此,我省贸易摩擦整体应诉率和胜诉率均在90%以上,居全国前茅。 就“诺力”案例来说,这是全国第一家实现从初裁“高反倾销税和无市场经济待遇”到终裁“无倾销并获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我至今记得,在欧委会发布终裁公告的那一刻,深夜2点,“诺力”丁总给我打电话时的那种激动。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再次回顾“诺力”的成功应对,我认为有三点启示:

  一是政府学好用好世贸规则,从省委省政府到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公平贸易工作,为企业积极应诉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中央和地方)、企业、中介(行业商协会和律师事务所)“四体联动”机制。在“诺力”应对过程中,商务部、省商务厅、湖州市外经贸局以及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多次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指导制订应对“路线图”,为企业应对建言献策。

  三、企业敢于应诉、产品转型升级,是成功应对的核心。“打铁还须自身硬”,如果没有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清晰的治理结构等,很难在欧盟调查中“过关”。同时,遇到反倾销调查后,浙江企业也都意识到根本出路在哪里,自主研发、转型升级因此加快。

  (作者为浙江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局长)


浙江日报 经济·投资 00010 “洋官司”的启示 2011-12-08 2252426 2 2011年1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