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洋官司”改变丁毅商业人生——
“我的入世第一课”
记者 刘刚
本报长兴12月7日电
对中国搬运车行业而言,这本是一个坏消息:不久前,欧盟宣布,继续延长2005年作出的对中国手动液压搬运车征收反倾销关税的决定。
但丁毅不必为此烦恼。他掌舵的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因获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税率仅7.6%,远低于多数同行46.7%的税率,“我们是出口最多的,受影响却最小。”丁毅轻松说道。
这一切都源于6年前的那场“洋官司”。
惊喜——
居然扳倒了欧盟
那是2004年,中国入世第三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丁毅在电话中被告知,欧盟将对中国手动液压搬运车启动反倾销调查。
“一下子懵了。”现在回忆起来,丁毅如是形容。因为,当时“诺力”对欧盟一年出口十几万台手动液压搬运车,是国内最大的一家。“枪打出头鸟”,丁毅顺理成章想到最坏后果——退出欧盟市场。
不能等死!丁毅选择了应诉。让他感到些许安心的是,他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的鼓励和指导,行业协会的积极组织也让应诉不再是“孤军奋战”。他迅速聘请中外律师,成立以副总周学军为组长的应诉小组,抽调各部门十余名精英,吃住都在企业,不分昼夜,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所有应诉材料。
最初结果让丁毅大失所望。2004年10月1日,欧盟公布初裁决定,以“诺力”执行的中国会计准则不符国际会计准则为由,决定不给予“诺力”市场经济地位,并裁定了35.9%的高额倾销税率。
对此,已经对WTO规则有所了解的丁毅大呼不公,因为,所谓的国际会计准则,其实只是指在国际上被普遍公认的一些会计规则。而且,欧盟并没有要求本土企业执行所谓“国际会计准则”,这也从来不是欧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他决心继续反击。
好在,棋至终盘,丁毅的团队对欧盟规则的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迅速向欧盟表示异议,并提交大量确凿证据后,最终,面对执拗的“诺力”,欧盟收回了自己的初裁。“诺力”由此创造历史——成为入世以来第一家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中“反败为胜”的中国企业。
收获——
对手也能成伙伴
“那场官司,是我上的第一堂WTO规则课,但收获远不止是‘反败为胜’的结果。”6年后,回头看的丁毅对“这堂课”有了更多感悟。
这感悟改变了“诺力”的轨迹。尽管“反败为胜”了,丁毅却认识到,这场官司本来不必要发生,“欧盟同行觉得我们出口增长太快了,所以要用反倾销打压,但我们其实可以合作共赢的。”
而官司之后,丁毅迅速改变战略,从原来只与经销商合作,改变为直接与欧盟同行企业合作,为他们贴牌生产。现在,欧盟叉车行业前五强都成了“诺力”的合作伙伴,他们的订单占“诺力”对欧出口一半以上。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欧盟企业保住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为“诺力”提供了向强者学习的机会。“其实欧盟企业也明白,低端产品他们是无法与中国企业竞争的,但要给他们缓冲时间和分享通道。”丁毅说。
这堂课也改变了“诺力”不少员工的人生命运。
吴望婴就是其中之一。现任“诺力”计划部经理的他,打官司前,还是一名刚招进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由于当时“诺力”信息化建设尚未开始,每天摆弄电脑的他,一度成了领导心目中无所事事的“闲人”。但在准备应诉材料时,别人两个月都理不清的数据,他两个小时就理得清清爽爽,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也让丁毅等“诺力”高管看到,信息化居然如此有用!
反思——
没理想,走不远
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诺力”厂区总共分为三期,其中,第三期今年刚刚投入使用,全部做高端的电动搬运车。
“说起来,这个第三期也离不开那场官司。”今天上午,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丁毅一边反思说,做企业犹如做人,如果说在官司之前,“诺力”还是得过且过、没有远大志向的话,那么,欧盟反倾销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不做高端,最终是没出路的。
基于这种反思,在过去的六年,丁毅试图把“诺力”带上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他不惜重金投入研发,在培养本土研发团队的同时,以年薪160万元的待遇,请来4位世界500强企业退休工程师,把“诺力”由一家日本专家眼中“种菜式”的粗放企业变成精益管理样本。从德国进口的大量自动化设备,也让“诺力”生产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既降低了人工依赖,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努力没有白费。现在,“诺力”销售的30%是高端的电动搬运车,价格动辄十几万元,与几千元、上万元的手动搬运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今年,“诺力”还开发出价值上百万元的大型高空作业平台,明年就将正式投产。
人向高处走。除了产品高端化尝试外,在反倾销中看到自身不足的丁毅,还在微笑曲线的另一端——销售网络迈出了第一步,他相继成立了欧洲和美国公司,铺设代理维修点,为“诺力”产品提供售后服务。让丁毅备感自豪的是,在欧洲大陆,“诺力”维修人员已经可以在24小时内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