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州嘉绿苑社区有个特殊留言墙——

感恩的话,墙上说

  本报杭州11月24日讯 今天下午,81岁的杭州嘉绿苑社区居民屠桂玉来到社区办公楼,手拿一张心形小卡片,笑眯眯走到“感恩墙”前,把小卡片贴上“墙”,用手轻轻抚平。这时,大家才看清楚卡片上的字:小区里的“义务园丁”,我代表在小公园早锻炼的老人感谢您的默默奉献。

  “我们每天要去小公园早锻炼,那里的灌木长出侧枝,我们打太极拳不方便,没想到有一天,这些枝丫都被人修剪好了。后来才知道,是一名热心居民帮我们弄好的,这次特地来感谢他。”屠桂玉说。

  如今在嘉绿苑社区,把感恩的话写上“墙”,已成为一种时尚。一面“感恩墙”,拉近邻里之间的感情,也给忙碌的城市生活增添一份温情。

  今天,记者来到嘉绿苑社区,远远就看见在社区办公楼门口的“感恩墙”3个红字。“感恩墙”并不大,1米多见方,上面的小卡片层层叠叠,有100余张,排列成心形。每张小卡片都写着感恩的话语:“感谢您的棉袜,到冬天感到特别温暖”;“谢谢你多年对我的照料”;“上次家中下水道堵塞,一个电话马上来给我家疏通,谢谢了”;“衣服掉下楼,谢谢好邻居帮我捡起来,送回家”。

  这些来自邻居的手笔,朴实而又充满真情。

  “这件小事我早就忘了,想不到你们记得这么牢。”收到屠桂玉的感恩卡,嘉绿西苑居民杨武有点意外,更有点不好意思。前段时间,他看到小公园灌木枝叶影响老人锻炼,就花15元买来修剪工具,用1个多小时对枝叶作了修整,然后悄悄离开。

  屠桂玉不知道,其实她也成了“感恩墙”的感谢对象。“谢谢给我送袜子,好人一生平安。”这是邻居对她的感恩之言。

  8年前,屠桂玉参加一次有关残疾人的会议,因为年轻时学得一手打毛线的手艺,她便给社区23位残疾人每人打了一双厚毛线袜。此后,她的赠送范围不断扩大:社区里的党员、老人、社工,还有大学生。打一双袜子,她一般要花费8小时,至今已送出700余双毛线袜。接下来,她还要让更多的左邻右舍穿上自己织的袜子。

  “她的袜子穿起来特别暖和。每次穿袜子时都会想起她,心里暖暖的。”居民山水莹说。

  “感恩墙”上,一句“谢谢多年对我的照料”,它出自92岁的居民江圣法。他要感谢的,是楼上邻居滕子文夫妇。8年前,这两家人从西湖景区搬迁过来后,很快就熟知起来。滕子文今年72岁,时常会到江圣法家串门,有时会带上水果。一次,江圣法家的下水道堵塞,来敲门求助。滕子文赶紧下楼帮着处理,前前后后花了4小时。“我没想到,这举手之劳,他会记得这么牢。”滕子文感慨地说。

  嘉绿苑社区的“感恩墙”,是1个多星期前竖起来的。正是这小小的感恩卡,记录着邻里间的点滴真情。

  “刚开始,社工给居民分发感恩小卡片,大家觉得没什么好写,有的人还把空白的卡片还给我。过了一段时间,‘感恩墙’渐渐丰富起来。现在,很多人会问我要卡片。”嘉绿苑社区工作人员周青说,目前,社区已经发出250余张小卡片,通过“感恩墙”,一些默默无闻的好心人都被挖掘出来了。

  “其实,大家要感谢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有时特地跑去感谢别人会觉得不好意思。通过‘感恩墙’的方式,能够传递一种特殊的温情。”居民郁士伟说,有时候,一句小小的感谢,能够让人记住一辈子。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感恩的话,墙上说 2011-11-25 2235778 2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