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女画家王晓黎笔下的诗意栖居

陌上花开 都市红颜

  陌上花开,今夕何年?

  静静地,走进唐云艺术馆,“陌上——王晓黎作品展”向我们呈露了一颗素朴的心:沉静,亲切,而又矜贵。她在色彩和线条的筑梦空间浅吟低唱。

  画布上,那些飞翔的,行走的,或林荫间小憩的女子,远离喧嚣浮华的城市,好像是在没有纷扰的异域空间。这些静寂的山野阡陌,正是她童年玩耍的地方——一个乡间走来的女子,画一些乡间行走的女子,画展取名“陌上”,正仿佛冥冥中注定了一般。

  “陌上”的情境在都市的环境里似乎只能作静夜冥想。夜晚的空气里弥漫铁观音的醇香,收音机里流淌着怀旧的经典歌曲,时光在心里流泻,色彩渐次地呈现于笔端,王晓黎则独自在夜阑人静时描绘她理想世界中的女人花,沉浸于“陌上”的意象中。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眼中,王晓黎的画面有明显的女性色彩。她的作品中,女性的视角和感知、思维、表达的方式是鲜明的,但她并不是在探索某种女性的生活状态或体现某种女性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而是在现实语境之外编织一个带有女性色彩的梦幻世界。

  然而,当这个世界展现在观者眼前时,并没有特定的物象、地点特征,而是以画中人物在自然中的自由、欣喜状态来传达彼岸的美好。在她的追寻和营造中,这是一个绝对完美和充满梦幻的诗性空间。“在这一情怀下,画面人物的面容、神情、性别和具体景物的优美程度并不是最为重要,人物的五官可以省略,配景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观众们感叹,在她的画面里,背景永远都是一种朦胧的理想桃源,人物永远只是一个表达自由状态的形象,景色和人物的美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得到归宿和自足。

  很简单,很纯粹。王晓黎的画面上,分别鲜活着两类女人:朴拙的工笔,如《桑海》系列,在桑海中飞舞的女子交叉重叠,绿白的色调相间,意象的色彩比较浓厚,画面或纯朴,或理想;造型偏于都市,典型的如《红颜》系列,纤细的笔墨,设色淡雅,都市女子的休闲生活,偶有特殊的意象设置——这两个类型大致都在表现一种女子,似乎生活在野外的陌上时光,情愫亦然。

  陌上诗性空间所营造的,并不仅是一种都市女性寻求回归自然的态度,而是一种回到农业时代的诗性生活。这种生活并不是耕作劳动,而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在旷野乡间感受到的诗意和在自然状态下无拘束的自由。晓黎的画是一种诗意的筑居,是一种诗意的筑游——在她所构筑的《南国》、《归鸿》、《四月》理想空间里,在诗化、出走和回归的动机里,“游”是实现的行为,而“居”才是终极的目的,但作为精神性的向往和彼岸空间的构筑,“居”的梦想永远无法被实现。也正是这种无法实现的痛苦,多少会给她带来一些精神上的煎熬,也直接导致她所追求的“陌上”也更令人向往。

  陌上花开,今夕何处?

  王晓黎的故乡安吉真是福地。当你站在那片茫茫竹海中,便彻底领会了在她的画中多次出现的那个在青山碧水之上恣意飞翔的意象。它像一个音乐主题,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晕染手法中实现着变奏,犹如那一根根相似又不尽相同的竹子,犹如山风抚过林梢后的奏鸣。而画中所呈现出的清新与自然,以及在飞翔中无限伸展的童话世界,又如她笔下那一个个充满寓意且令人神往的《梦境》。

  《九月》《悠游》《舞者》……从王晓黎一组带有飞翔意态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线条是她进行创作的主要手段,而意象的呈现是其表达作品的主要语言。就像朦胧诗人用意象化和隐喻性的诗句将世界变形,将时空超越,并可以泯灭了形体与色彩和音响的界限,王晓黎也不是以写生的方式被动地再现外部生活,而是曲笔涉入她执着守护着的那一个筑梦空间。其姿态高洁、绚丽,其笔触利落又不乏细腻。

  “客观而言,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项分科中,人物画的发展似乎与时代的发展最为密切,因而当代人物画的创作似乎也有着更多可以观察的视角和表现的内容,那就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自身与诠释世界,凸显出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感叹,在王晓黎这些带有女性特质的感知、思维方式和情感、心灵体验的表述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女性画家对于自我价值的探寻、确认以及由之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带有女性视角的话语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拂晓前的陌上,有花,有月,有人——幽雅恬静的农村有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更多的却是其中的人,还有更多的事,这些人和事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一名从安吉农村走出来的艺术家,童年时期的很多记忆,成为王晓黎创作中掘取灵感的众多素材。饱含着无限生机的农村生活,使得王晓黎的作品中,不论是作为其创作主题的人物形象,还是作为画面辅助元素的诸多植物,都孕育着一种生长的态势。

  于是,我们看到黎明前的陌上,有风,有雪,有雨——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揶揄,在她的《红颜》系列中有强烈的体现。《红颜》所画的都市女性的休闲是很特殊的,这一女子集群式的赏鸟并不是生活中所常见的,年轻女子的聚会和鹦鹉、鸟笼的意象,体现出一种被囚禁和被玩赏的暗示。王晓黎试图在永恒的虚无境界中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陌上”意象的设置,即带有这种个人色彩的理想世界或者世外桃源式的指向。在这一意象中,清一色的女性性别使得两性之间的差异被超越,现实的矛盾在画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消失。

  于是,我们看到一处又一处的陌上,那么轻快,那么宁静——童年时期王晓黎在安吉乡村生活过的山乡阡陌和旷野山岩,成为她寻找的桃源别处的最初动机。在她新出版的画册《陌上》随笔中,可以看到她对游历生活的美好记忆,也可以感受到旅行于她并不只是在别处的亲历,而更像是一种在别处的心灵体验和另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构筑。

  美好的向往,似乎也从这批《陌上》系列作品开始,王晓黎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的主题,这种尝试在于她对人物形体变形的控制力,已经渗透在那人、那物、那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中,这种朦胧的视觉感,看上去令人惬意得很。

  于是,经由构图、线条、色彩、对比等构成每一幅画面,无不在试图抚慰今天的都市人,何以沉重、迷茫、焦虑、惆怅?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19 陌上花开 都市红颜 2011-11-25 2222436 2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