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文化富矿天台山

  中国的文化古迹真多。陕西河南等地,挖地三尺,便有宝藏。

  中国好风景佳处真多。江浙云贵等地,有山皆掩映,无水不潺湲。

  中国的佛教名山真多。峨眉、五台、九华、普陀,“天下名山僧占多”。

  中国的道教圣地真多。鹤鸣山、龙虎山、武当山、青城山,到处都有高道真人的丹灶和道观。

  而天台山则四美皆俱,既有文化底蕴,又有丽山秀水,更是佛宗道源,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风景名胜四绝之地。

  天台很穷。山无矿藏,地无特产,四面皆山,与世隔绝,是个穷乡僻壤。天台很富。天台是个文化富矿,文化底蕴深厚,是取之不尽的。深厚的文化加上秀丽的风景,如果好好开发,天台会很富。天台要成为富县,只有依靠文化和旅游。

  但是天台的文化宝藏还是半醒半睡,半露半埋。许多风景名胜,文化陈迹还在闲着,我们好似捧着金饭碗挨饿。天台老百姓着急,在外的天台儿女也着急。可惜呀。

  天下的寺院几千几万,但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发源地,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天下的道观成千成万,但天台山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天台是“唐诗之路”的终点站,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有刘晨、阮肇桃源遇仙的桃源洞,有诗僧寒山子隐居修炼的寒山洞,有王羲之鹅字碑真迹的遗存,还有尚未开发的寒山湖水景。我们有这么深的文化,这么美的风景,我们真值得自豪。但是有识之士虽然屡屡呼吁,要重视天台山文化和旅游的开发,都如楚人卞和抱璞而哭,枉自多情。

  好在县内还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人。他们热爱天台,他们认识天台山文化的价值,孜孜不倦地研究天台山文化,杜鹃啼血般地宣扬天台山文化,编写了一大批天台山文化的著作。他们十分值得尊敬,多亏还有他们。但是他们都是单兵作战,自发而为。这是因为有关部门对天台山文化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天台山文化旅游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的缘故。

  在弘扬天台山文化方面,《天台山》杂志值得称赞。《天台山》的初办,虽属文学类刊物,但是现在,它已经以弘扬天台山文化为己任了。最近,《天台山》主编陈虹先生收集了22篇天台山文化访谈录,准备出版。目的是邀请各方面人士对天台山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看法,为天台山文化的发展提供思路,为开发天台、建设天台、奔富天台出谋献策。本书的访谈对象,都是在外的天台赤子和对天台山文化有深度热爱、深刻研究的非天台籍学者。他们对天台山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我以为很有价值。譬如平镇人庞学铨教授的分析,就十分精辟,引起了我的共鸣。学铨先生抛玉引砖,我也附和几点意见。

  要进一步提高对天台山文化价值的认识,把弘扬天台山文化和发展旅游事业作为天台发展战略来考虑。要说经济,天台比不上别的区县;要说文化,别的区县就比不上天台。连日本的大政治家池田大作、美国的学者比尔·波特、四川籍博士张高澄都那么钟情于天台山文化,我们天台人的认识为什么反不如他们?天台山文化是发展天台的精神动力。佛教教人积善,修持自身、帮助别人。道教教人和合,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济公教人抑恶,除暴安良,扶危济困。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济公文化、寒山文化,这些特具天台特色的文化遗存,都在熔铸天台人的美好心灵。心灵纯净了,人际就和谐。人际和谐了,社会就稳定。社会稳定了,发展就有了基础。

  要制订天台山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建设天台、发展天台全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主抓的重点工程。把天台山文化遗存如寒山洞、桃源洞、太白读书堂、鹅字碑一个个开发出来,变风景旅游为文化旅游,提高旅游事业的品位和文化价值。

  把天台的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开发天台山文化。我们天台有一批功底很深的文化人,他们是天台的财富。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从单个力量变成集体力量,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参与文化建设,那就会事半功倍。还可以把天台有实力的企业家组织起来,政企合作开发天台文化。

  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天台山文化在外面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士到天台山旅游。应该承认,天台的旅游事业是非常滞后的。新昌的一个石佛拦住了南下天台的游客。仙居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在上海叫得震天响。我们天台人的意识可能还没有走出长期与世隔绝的封闭观念,不愿意宣传自己。但是这一任的县委书记李志坚同志很懂。他在2011年天台旅游节之前,从北京、上海到杭州,一路举办了三次盛大的宣传活动,光是上海就有30多家报纸、电视、网站一拥而上刊登报道。我希望天台的对外宣传平时要细水长流,偶尔也要急风暴雨。

  (《文化的力量》序言,本文有删节)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2 文化富矿天台山 2011-11-25 2208051 2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