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进入风险高峰期
专家认为,风险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
记者 任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欧美债务危机、中东动荡,2011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面对明年境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国务院国资委提前给央企打了“预防针”。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布了《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警惕地缘政治变动等风险,加强对未来风险总体形势的研判。专家认为,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央企境外投资正进入风险高峰期。央企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风险防范应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来,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企业“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包括央企在内的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问题日益凸显。
不可否认,央企近年来“走出去”有很多成功案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一些企业也交了不少“学费”。审计署今年5月发布的一组公告显示,多家央企境外投资出现亏损。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防范势在必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再遇高风险期
据袁钢明分析,上一次央企面临较大的境外投资风险是在2008年。当年,不少企业境外投资出现了决策失误或亏损。今年以来,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加重以及中东、非洲等地区政治形势的动荡,央企境外投资再次进入风险高峰期。此次风险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并且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以往被认为很安全的投资项目可能变得“危机四伏”。
鉴于此,国务院国资委在《通知》中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健全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强化“企业体检”制度。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议)负责督导本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高风险业务、重大改革以及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应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在提交决策机构审议的重要事项议案中必须附有充分揭示风险和应对措施的专项风险评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要坚持对上述重要事项的风险评估进行程序性合规审核。
在此之前,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并于7月1日实施。两个《办法》明确了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并在具体规范中予以体现。“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发布说明规避央企投资风险的体系正在完善。央企既要全球化、实现‘走出去’,又要重视制度建设和改革,二者缺一不可。”袁钢明说。
加强“自我诊断”
对于2012年央企投资面临的形势,国务院国资委在《通知》中称“仍将十分复杂”。这对央企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说,央企境外投资亏损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客观原因,也有经营决策失误等主观原因。在难以左右客观环境的情况下,央企应加强“自我诊断”,多从自身找原因。企业应该总结近期发生的各类重大亏损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企业如何应对不断加剧的风险?
王志乐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合规经营是企业投资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合规意味着企业不但要遵守境外总部和经营地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遵守当地社会的风俗习惯,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主张和动态,重视社会责任、环保责任,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居民、合作方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尊重。如果做到合规经营,即使发生政局动荡等突发事件,也能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较弱,国际化的人才短缺。应鼓励第三方中介服务咨询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及中立的风险评估报告。
袁钢明则建议,针对央企境外投资,今后要制定更严密的制度和规则,建立系统的关于投资决策的制定、上报、审批、回馈、落实、问责等一系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