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微”要靠市场之手
易鹏
国务院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救小微企业,这种迅速的力量,除了凸显出目前的市场力量不足也只能反衬行政力量过强。但要想真正救小微企业就必须强化市场力量,淡化行政的力量。
目前来看,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会在明年初在上海试点增值税改革,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结构性减税的方式来给小微企业减负。一个方面是银监会在10月25日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今年要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 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其中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 目前业界预计第一批小企业债规模可能会达到1000多亿元左右。
一直以来日子不太好过的小型微型企业,从税收到信贷,一系列的优惠倾斜政策既为他们松了绑,又为他们输了血。
对小微企业而言,这种行政力不仅速度快而且力度也较之前更大。如果真正贯彻实施,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的生存和融资问题。但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对于4000多万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言,这1000多亿元的资金规模依旧只是九牛一毛。
根据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元,但只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3%,只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8.4%。对比这种数据,这1000多亿元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有限。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最关键的问题依旧是本次解决小微企业困局的思维,依旧采取的是行政办法的思维而不是市场办法的思维。
国内已经无数次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突发事情,这次应对温州的事情也是一样。看起来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效率要提高很多,但实际上行政手段依旧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之路,常常因为行政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冒出新的问题。
比如这次逼着银行去救小微企业,采取了放宽对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办法,采取了银行必须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办法。这就意味着已经是市场主体的银行必须牺牲以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最高准则,也意味很有可能在这种放松过程中出现大量权力寻租而导致的人为不良贷款,最终使得这1000多亿元的资金最终不是去帮扶小微企业脱困,而是进入了某些人个人的腰包。
笔者认为这个事情通过行政手段急救,不如发挥市场的作用去让小微企业自身来解决问题。要相信浙商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经济,只要给其足够的市场力量,就完全可以想尽千方百计破解各种不同的挑战,包括目前存在的小微企业生存难、融资难的问题。
要发挥市场的力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破金融业的垄断。在这个时候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完全可以使得垄断性银行放下身段,参与到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来,最终使得小微企业能够获利。(有删节)
(作者为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