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母亲,
缘何成保姆

  家境似乎很不错,有大把零花钱用,还有“保姆”在校伺候……一名武汉初中女生俨然成为班上“明星”。然而老师家访发现,“保姆”其实是女生的母亲,她还央求老师:“千万别在同学面前批评她,给她一点面子。”

  可怜?可悲?可叹?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小小年纪,虚荣心如此膨胀,不仅乱花母亲摆地摊辛苦挣下的钱,还称养育自己的母亲是“保姆”,令人不寒而栗。

  更为可悲的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看到周围同学父母都是小车接送,绍兴一小学生嫌弃爸爸的电动车,竟然让他改天一定要开辆车来接他。攀比歪风逐渐低龄化,其毒堪比猛虎。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果白纸被画成了鬼画符,不要去怪这张纸,而应该多反思“画画”的人。

  子不教,父之过,如今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顶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的心态,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倒置,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索取都是理所当然。学校智力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倒挂,又使得孩子无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瞧瞧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当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我们能怪这些孩子?看到别人富有,就指责自己的老公窝囊;看到私企老板百万年薪,国企老总就觉得寒酸;看到有钱人,官员就心理失衡……孩子身处这样追求奢华、追求虚荣的社会,怎能出淤泥而不染呢?

  因此,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已到了收起虚荣浮夸的时候。“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样,才能如鲁迅所言,“解放幼者”,让他们在纯真清静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母亲,
缘何成保姆
2011-11-17 2220968 2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