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非法石子加工场隐匿路桥金清镇乡间——

粉尘噪音何时休

  本报椒江11月16日电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王茜 周伟

  近日,一封举报信寄到了本报佳友民情工作站。信里反映台州路桥区金清镇前郭村有家非法石子加工场,其产生的噪音和粉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和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

  反映人在信中称,该石子加工场在粉碎时不但发出刺耳的噪声,散发的粉尘更是漫天飞舞。村民曾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但每次整治停产一段时间后,石子加工场又会重新制造污染。

  今天一早,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联合台州商报记者一同前往前郭村实地调查。

  村民:

三年了,夏天都关窗户

  记者多番询问,终于在前郭村村口找到了石子加工场。

  记者注意到,加工场地周边用黑色的太阳膜围了起来,占地约四五亩,场地里搭着两间简易工棚,旁边堆着三座小山般高的碎石子。石子加工场北面100米处是一排排农房,其余三面都是稻田,离加工场直线距离四五百米处是蒋沙小学。据了解,蒋沙小学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一所小学,全校约有300名学生。

  “学校离加工场不远,虽没有尘土飞扬,但粉尘肯定是有的。”蒋沙小学周校长说,顺风的时候,粉尘会飘至学校。“可能对加工场周边几排房子的居民影响更大。”站在蒋沙小学二楼望去,石子加工场和民房挨在一起。

  在加工场后面的农田里,一位80多岁的老农正在劳作。他告诉记者,天晴的时候,加工场就会开始生产,生意好的时候,早上六七点钟就能听到加工场传来的“隆隆”声,一直持续到晚上。

  提到粉尘,老人说,天晴时加工场一开始生产,粉尘就不断地侵袭过来,没多少时间,家里就会积着厚厚一层泥灰,风大时更严重,特别是到了夏天,只好整天关着窗户。“这样的情况已有三年多了。” 老人说。

  “噪音和粉尘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多位村民抱怨道。

  经营者:

执照难批,偷偷加工

  在石子加工场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该加工场的老板夫妇。老板说,其实这个加工场所在的地方是属于沙头村的,三年前从村民手里承租了这片自留地,作为加工场的经营场所。老板娘还拿出了所有承包者盖过手指印的承包协议:“我们承包的是自留地,不是良田。”

  “像我们这样没拿到过加工许可证的加工场不少。”在采访中,老板娘坦言违规经营的事实。早在七八年前,他们夫妻俩就开始做石子零售的生意,经过当地工商部门的审批获得营业执照。后来觉得零售的生意利润低,就开始做起石子粉碎加工。

  “其实我们也不想这么做,曾经还去过环保局审批,但由于达不到环保审批要求,执照一直拿不到。”老板娘说,为了将粉尘污染降到最低,他们做了许多防护措施,“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会弄点水,把粉尘粘住。”

  就在前郭村隔壁的高田村,也有一个类似的石子加工场,就建在居民区里,与民房紧挨着。

  老板吴子华告诉记者,石子供应给附近建房的村民和建筑工地。加工生产这块没有办任何审批手续,不过由于是违规用地,他已经缴过相关的土地罚金了。

  记者联系了路桥区国土资源分局,土地利用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用地要经过国土部门的审批才能使用:“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批过石子加工场方面的用地。”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违规用地,土地监察部门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并禁止其继续使用。

  环保部门:

发现一家,查处一家

  据了解,石子加工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的是噪音和粉尘问题。“环评对石子加工场的要求是,噪音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台州市环保局宣教信息中心主任董官真说,环评机构根据石子加工场的规模、产量、石子的品种等各方面因素测算出石子加工场的卫生防护距离,环保部门再根据环评的数据组织专家对加工场进行评审。

  同时记者从台州环保部门了解到,目前基本上没有批过石子加工场,但不排除存在非法的小规模石子加工场,“这些小加工场常常躲藏在城乡接合部,农村自家房屋的建造需要小规模地购买石子,为石子加工场的存在提供了市场需求,同时加工场靠近居民区,运输成本比较低。”

  “对非法石子加工场,我们发现一家坚决打击一家。”路桥环保分局监察执法大队袁队长说,根据群众举报,他们曾经多次责令非法石子加工场停产,并对加工场进行停电等执法手段,“但我们只有行政处罚权,没有强制权 。” 袁队长无奈地说,非法石子加工场都是在整治和停产一段时间以后,又重新开始生产。

  “这些非法小规模石子加工场大多都是非法用地、违规建筑、没有证照的‘三无’企业,真正杜绝其违法生产行为,需要政府牵头,公安、环保、国土、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进行取缔。”袁队长说。

  非法石子加工企业能否取缔,还居民一个清洁、安静的生活环境,我们将继续关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粉尘噪音何时休 2011-11-17 2224861 2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