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之美点睛品质之城
——平安浙江建设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之平安·表率 (2)
上城:平安建设慎思笃行
南宋古都,经典上城。平安建设,慎思笃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上城平安建设的匠心之作,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项盈盈
“三三”工作制
杭州市上城区坚持以保障社会稳定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维稳工作举措,努力实现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区委、区政府与相关责任部门签订维稳责任状,开展三个排查、把好三个关口“三三”工作机制;深化以领导定期下访、随时接访、专题约访、定点走访“四访”为核心的大接访工作机制,构建逐案分析会商、公开听证、联合办案、律师参与的大调解机制,构建民情服务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教育到位;实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2010年,对25个建设工程开展了风险评估;全面部署落实上海世博会“护城河”安保工作,实现了世博会期间全区无失控人员、无进沪信访滋事人员、无恶性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安保维稳任务。
坚持“零容忍”
上城区坚持严打严防方针不动摇,努力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坚持“零容忍”,通过挂牌案件快速破、恶性案件全力破、高发案件批量破、民害案件重点破“四破”举措,实现了命案必破,提升了侵财性案件的打处效率和攻坚力度。加大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力度。健全“平安上城”志愿者安保服务队伍建设。2011年,继续推进平安志愿者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探索人机一体,点、线、面相互支持,网络严密、灵活机动、高效运作的巡防工作模式。
“民情合议庭”
全面启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立区主要领导领衔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及综合协调、政策研究、项目推进和总结推广四个工作组,按照“项目带动、示范引路”工作思路,精选出20多个典型项目,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平安上城创建交融并进。以“110社会联动指挥中心”为枢纽,整合“12345”、“96345”、公安110、行政执法智能管理平台、“社区E家人”等现有信息平台资源,涵盖工商(含消协)、劳动、卫生、环保等专网信息系统资源,建立起统一的110社会联动处置和联网信息平台。
截至目前,已通过联动系统派单处置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非警务类警情和各类急、难、险、灾事件900余起。深化“8+X”机制,整合信访、社区矫正、维稳、调解、司法经济协税、为企服务、城市管理、劳动监察、帮扶救助等功能,努力建设管理服务综合体。组建以“金牌和事佬”沈寅弟为庭长的“民情合议庭”,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政策的解释、咨询、宣传,正确引导拆迁户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权。目前共有参与党组织158个,参与党员人数1124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7件,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97件。
“邻里值班室”
2010年以来,上城区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责任感,积极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民间改善办、草根质监站、网上论坛、民情恳谈、楼道自治等“开放式决策”民生互动平台,总结推广“湖滨晴雨”、紫阳街道“邻里值班室”等经验,灵活运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方积极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推进民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人人有保障、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厨卫”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居家养老全覆盖工程。以居民满意为引领,探索建立“三评一结合”和谐社区考评机制,深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大服务体系,《中国和谐社区上城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的333+X社区大服务体系实证研究》,已由民政部正式出版。
下城:开辟平安新境界
下城区全力推行的治安防范“五个一”、矛盾化解“五个一”、基层基础“五个一”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管理“351”工程,不仅适应了中心城区平安建设的大趋势,而且让平安建设实实在在地惠及一方百姓,开辟了平安创建的新境界。
刘梅
“五个一”惠民工程
2009年3月,杭州市下城区区委、区政府把实施治安防范“五个一”列入了年度十大“惠民工程”倾力打造。全区通过开展“一道门”工程,投入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在所属小区安装电子防盗门6000余扇,实现了全区电控门建成率和覆盖率的“双百”指标;通过开展“一把锁”工程,大力推广电动自行车电瓶锁、电瓶罩和防盗地锁等防盗设施的使用,成功破解了小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难题。通过开展“一件器”和“一双眼”工程,下城区主要街区的沿街商铺、易发案的经营场所被安装上了260余只110报警器、900余只护店宝、20000万余只门(窗)磁;并建成55个监控室、安装1200余个监控探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路面和社区动态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开展“一张网”工程的跨区域整合组建,目前下城区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职平安寻访队伍,并建立起以综治专职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专管员、社区综治(维稳)专管员、平安巡防员、片管员、专业保安、路面保洁员、楼道信息员及治安防范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社会安防体系,织密了区域内的人防网络。
2009年7月,下城区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下城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作为矛盾化解“五个一”工程的目标,创新了以民间和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组成的多元化矛盾纠纷综合解决途径,健全、完善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组织网络和机制体制。“和事佬”协会在71个社区的推广建立,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的成立,成功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随着进一步健全由“和事佬”协会、警民联调、诉调衔接、行业协会调解,以及名人调解工作室等组成的大调解体系,现在的下城区平安建设工作正融入新的活力。
“66810”为民平台
早在4年前,下城区就在多年推广夯实基层基础“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引进了“66810”为民服务政绩追踪平台。通过“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线”等工作形式,仅2010年全年,“66810”信息平台就收集了下城区内涉及公共安全、治安秩序、道路秩序、矛盾调处、社会稳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10000余件,大大提高了下城区对区域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服务管理水平。
“新市民之家”
2009年10月,为解决区内流动人口公寓管理难的问题,下城区又新推出了“新市民之家”服务管理模式。在硬件上,“新市民之家”服务管理模式为流动人口公寓配置了空调、电视机、网络服务器等基本设施,建立了专门的食堂、美容馆和停车场等配套场所;在软件上,“新市民之家”服务管理模式加强了下城区对流动人口公寓的安全防范、入住信息登记、综治法制宣传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随着“新市民之家”模式在下城区内30幢流动人口公寓间迅速铺开,区域内原住百姓的生活安全感加深了,新住“市民”的居住环境也改善了。
除此之外,为积极探索规范化(即体现警民关系和谐化的规范执法和队伍建设新思路)、有效提高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和水平,近两年来,下城区还把争创“浙江省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任务纳入了“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创建目标体系,作为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的重点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罚。2010年8月,下城区被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示范单位”,成为杭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市)。
余杭:
平安美丽洲
“平安,就是最大的财富。”这是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的口头禅。近年来,余杭区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抓住关键,落到实处,为余杭赢得了“美丽之洲,创业乐土”的美誉。
朱凤娟
思平安 理念先行
余杭一直将平安建设列入重大议事日程,结合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2011年以来,先后召开10次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区委常委会4次听取平安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重大问题,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抓平安建设,坚持带头疏导、带头接访、带头包案破解重大疑难问题,直接协调督办重大不稳定因素47件,开展大接访活动2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192批798人次。区级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成功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
平安建设,经费保障。区、镇(街道)两级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2010年起区财政将平安综治专项经费从原先的4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各镇(街道)平安维稳专项经费投入也逐年加大,由2009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安排专项经费1.5亿元,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安建设,奖惩结合。在区级年度综合考核中,将平安创建、综治、维稳工作的分值权重从2004年的2.5%增加到现在的15%,年初将创建职责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及时签订平安综治维稳责任书,签约单位从原先的58个扩面增加到98个。同时出台《进一步加大平安综治考核力度的意见》,建立警示、诫免谈话、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制等问责和追究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的平安创建格局。
行平安 措施有力
所有理念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推动进步的力量。余杭思平安,行平安,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建设平安的道路上:
全面推广“两网合一”。在总结乔司等街道(镇)基层党建网与综治网“两网合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关于“两网合一、整合资源”构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主平台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这一做法在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现场推进会上专门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
集中攻坚新型社区建设。把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今年区政府 “十件实事工程”之一,首批确定35个新型社区列入重点整治,围绕“管理有力量、周界有隔离、内外有监控、出入有登记、秩序有规范、安全有保障”的目标,按照“人头、墙头、探头、火头、源头五头并进”的思路,全面加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区财政专门安排58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目前35个新型社区已经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全面构筑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坚持严打严管,开展“一查两打三整四建”综合行动,全区公安民警以占全市不足7%的警力完成了17%的打处量,人均破案打处数位居全市前列。坚持强化技防,深入推进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至2010年底共新建监控点位2262个,形成了重点全覆盖、多方位、立体式动态视频监控网络。坚持群防群治,通过治安承包、治安联防等方法,整合形成1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坚持重点整治,建立滚动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对22个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治。
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出租房行业自管模式,推行出租房“星级化管理”、“委托式管理”、“公寓式管理”等新模式,有效调动出租房东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发建设流动人口信息电话申报系统,完善移动警务系统,提高一线工作效能。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制度,不断优化流动人口服务措施,推动流动人口融入主流社会。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高危人员管控救助机制,构建外来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试点工程。
│宣传报道组电话│0571-85311159 13958077638│公安虚拟号│614522│联系人│金长青 陈建齐│互动QQ│874247365│邮箱│dong2997@163.com
│主办单位│省平安办 省委政法委 浙江日报社│协办单位│《平安浙江》杂志 “平安浙江”网 浙江手机报│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红旗出版社│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江法制报 平安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