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杭州玉皇山南20万平方米安置小区竣工

千户居民年底搬离棚户区

  本报杭州11月14日讯

  记者 毛珺 通讯员 刘婷婷

  深褐色窗户,土黄的外墙,一幢幢五六层住宅,杭州上城区白塔人家小区,这个即将交付的新小区,在玉皇山一片绿色的映衬下清静俊美。今年年底,玉皇山南地区的1360多户居民将告别居住“棚户区”的时代,陆续搬进新小区。

  玉皇山南地区地处杭州之江路钱江一桥附近,包含里太子湾、樱桃山历史街区、庵家塘历史街区等区域,这一带居民房大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平房楼房混杂,最早的庵家塘历史街区住房是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老房子。

  白塔岭社区主任林月妹介绍,社区的房子大部分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没有厨房、卫生间,大部分是一家三口甚至是一家三代居住,许多居民在家门口搭“棚户”增加住房面积,使得这一带成为名副其实的“棚户区”,再加上老房子年久失修,地势低洼,道路狭窄,每年汛期房子漏水,地面积水严重,居民苦不堪言。

  家住甘水巷120-1号的离退休干部蔡宝庆印象最深的是,每到下雨天,家里的房子就开始漏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装修了几次房子,还是漏水。”

  2008年开始,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启动,对居民进行拆迁安置,在离原址不到500米的地方,新建了白塔人家、山南人家共计20万平方米安置房小区,可容纳1360多户居民安置。

  “一想到马上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我觉得特别幸运。”曹慧珍以前居住在庵家塘历史街区16号一间面积20.5平方米的房子。曹阿姨说,一家三口住得拥挤,只得在房外违章搭建了6平方米的厨房和洗浴室,上厕所只能跑到50米开外的公共厕所。

  从庵家塘历史街区16号出发,不到200米便是新建的白塔人家小区,曹慧珍可以领到一套6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两房两厅的户型,再也不用一家人挤在一个屋子里了。”

  新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在白塔人家社区,地下两层的停车库正在装修,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也将完工,社区东门的配套用房将引进超市、餐饮等商业网点。与白塔人家社区仅一街之隔,在原有的水塘基础上,一个5万平方米的水景公园已修建完毕。公园内亭台楼阁,拱桥翠柳,绿意盎然。在白塔人家小区东面,南白路隧道本月刚刚开通,凤凰山西路、南复路隧道等周边道路也已开通。

  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动迁处处长顾斌辉介绍,目前两个安置房小区70%以上房子,都是面积60至70平方米的安置户型,小区绿化、配套用房也进入扫尾阶段,年底居民将开始选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千户居民年底搬离棚户区 2011-11-15 浙江日报2011-11-1500006 2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