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投资

  “现在就看谁有悟性,能沉得住气,把主业坚持做下去。”十月底的一天,坐在自己位于杭州黄龙商务圈的总部办公室,三花集团总裁张道才温和地说。窗外,秋风秋雨,仿佛喻示着他的判断,“现在的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

  张道才这么说,也这么做。10月19日,在他的坚持下,原本打算搞的科技颁奖,演变为首届三花科技创新大会,20位研发人员拿到总计1000万元的奖励。张道才说,他想向自己的团队传达一个讯息:未来发展仍然靠主业。

  “浙江真正的好企业,都是专业化做得好的企业。”他说。

  做主业不吃亏

  “都说制造业像鸡肋,辛苦又不赚钱。”

  “只要专心做,就不会吃亏。”

  这番对话,是记者采访张道才的开场白。张道才的理由说起来也简单,如果做主业没前途的话,那么“三花”的成长就无法解释——从1984年算起,“三花”在空调制冷领域坚守了27年,从当初的无设备、无人才、无技术的“三无”企业,成长为今天的全球制冷领域行业巨头。

  不仅不吃亏,还能赚大钱。今年前三季度,在强手林立的绍兴市企业中, “三花”的利润总额位居第二。

  记者切实感受到了“三花”主业的赚钱能力。在“三花”实验室,摆放着许多打开了的国内外一线品牌空调外挂机,每台空调都有一个名为“四通换向阀”的核心控制部件,且多为“三花”品牌。就是这个产品,最低20元一只,最高2万元一只,截至2010年,已累计为“三花”贡献了88亿元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占“三花”实业领域历年创造利润总和的近一半!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张道才看来,这正是专业化价值的有力佐证,也是他多年坚守主业的合理回报。

  “这些年我们一直做的是制冷配件,但其实空调的关键零部件我们大多都能生产了,为什么不做整机?因为空调制冷配件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足够我们去做的了。而且,我们绝不和客户竞争。”他说。

  当然,故事永远不会这么简单,事实上,也不是每一家做主业的企业都能赚大钱。“三花”的秘诀又是什么?“始终把科技进步看作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始终把产品创新看作企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张道才毫不讳言自己的商业秘密。

  秘密真的就是这么多。在“三花”,张道才爱才是出了名的,对于研发投入也是最大方的。“三花”分管研发副总裁史初良告诉记者,每年编制研发预算时,张道才都会说一句话,不要受预算限制,只要是好项目就投!“三花”的研发团队也是国际级的,集合了国内外行业精英。“三花”实验室也完全按日本一流企业要求建设。

  快钱应该怎么赚

  一道选择题:紧邻杭州西湖的某五星级宾馆,两亿元售价,买不买?

  没错,这听上去很像是说梦话。谁都明白,今天这家五星级宾馆价值几何。

  但在几年前,这的确就是张道才面临的一个选择。只需2亿元,就可以把该宾馆收入麾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道才没有去做这笔怎么算都划算的收购。而且,直到现在,他一点都不后悔。

  “当时我手头能够用于制造业之外投资的流动资金,只有5000万元。”张道才解释说,如果要做这笔收购,主业的现金流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明知道这笔交易“钱”景光明,还是不能做。

  这段今天听起来近乎神话的往事,完美诠释了张道才对于主业之外投资的基本态度:搞副业投资赚快钱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在主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去做,一是资金宽松,二是有能力,三是风险可承受。

  在房地产领域张道才也是这么做的。

  过去十年,房地产几乎是中国经济中赚钱最快、最多的行业,引得众多制造业企业携重金鱼贯而入。张道才也是其中之一。

  张道才做房产主要在三个地方,新昌、杭州和上海。时间是2003年,这一年,他敏锐看到,房地产已进入机遇期。首个试水项目在杭州,参与投资了一个楼盘,出资1亿元,仅仅三个月就赚回本钱,最后盘点时,大赚数亿元,给了他做制造业从未有过的体验。

  但张道才没有因此头脑发热,反而如履薄冰,因为“这钱赚得太容易”。他又给自己制定了两条戒律:第一,所有在做的房地产项目,绝不动用主业团队,全部外聘团队运作;第二,房地产做得再好也不是主业,用于房地产的投入决不能影响主业安全,赚的钱要用来发展主业。

  也是因为这种警觉。早在两年前,张道才就开始部署淡出房地产。以上海房地产业务来说,最近两年都没有再买地,现有存地明年就开发完了。“到时,又可以回笼大量资金支持主业。”

  低成本不灵了

  未来十年,张道才给“三花”的目标是:翻两番,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50亿元左右。

  “三花”不是“苹果”,制冷部件不是“IPHONE”。给张道才实现这一目标信心的是新发展战略:技术领先战略。

  “过去,国内制造企业主要靠低成本,只要抓住市场空间大的产品,大批量生产形成规模优势,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优。现在不行了,国内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必须靠技术领先。”他说。

  张道才是从2004年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2007年,“三花”并购美国“兰柯”的全球四通阀业务后,面对内外一片赞扬声,他却说,“三花”击败“兰柯”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而这并不代表真正掌握了行业竞争制高点,拥有了受人尊敬的国际行业地位。

  “三花”的员工们很快就感受到张道才的决心。

  在“三花”的下属工厂中,许多老工人奇怪地发现,很多一直在做的产品现在不做了,如冰箱里的蒸发器。对此,张道才的解释是,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不符合技术领先的发展要求。他甚至告诉记者:毛利低于30%的现在一般也考虑不做,除非是配套需要。

  位于杭州下沙的三花中央研究院,是“三花”开发原创技术的大本营。最初规划建设时,史初良觉得一幢楼、100多人就够了,但张道才偏说不够。现在,这里有三幢研发大楼,聘请了包括日本、美国专家在内的100多名研发人员。史初良发现张道才又对了,真的要300多人才够用。

  而今,张道才所期待的原创产品正从纸上走到纸下。如“三花”的电子膨胀阀,已开发到第三代脉冲式,在多项关键指标上都超越了国际竞争对手;高寿命电磁阀开发也已突破3500万次技术要求,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涡旋压缩机实现变容量调节的核心部件……

  但他最期待的还是新能源。一谈到这个,年过花甲的张道才就激动得犹如年轻小伙子。他说,自己已兵分两路,一路与以色列企业合作做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一路是开发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这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前夜,新能源产业前途无限好,烧钱我也愿意投!”他说。


浙江日报 经济·投资 00010 2011-11-15 2221814 2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