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高山流水有知音

  本报杭州11月14日讯

  记者 吴孟婕

  白发老者,稚嫩孩童,弦音袅袅,琴韵悠悠。一连两晚,人们走进坐落在玉皇山脚下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共赴“古琴夜宴”。

  品琴,不仅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受——为了共贺霞影琴馆10周年,中国琴会会长龚一上台轻抚琴弦,一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离骚》从手中流淌而出;虞山派当代传人朱晞、香港琴家谢俊仁不约而同地带来了十大古曲之一的《渔樵问答》;不过最热烈的掌声属于浙派古琴传承人、古琴大师徐晓英——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8周年、个人古琴演奏专辑《浙音雅韻》出版、自己一手创办的霞影琴馆迎来了10岁生日……一连串的喜事,让年过古稀的徐晓英看上去格外年轻美丽。而更令她欣慰的是,从艺50多年来,见证了这把闪着历史光泽的古琴从高雅走向大众的历程:“高山流水,渐遇知音,我们祖先留下的3000多首古琴曲子后继有人了。”

  2001年,霞影琴馆在杭州成立。两年后的 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成为继昆曲之后第二个入选该项目的中国古老音乐艺术形式。从此,这绵绵不绝的琴音在西子湖畔声色渐浓。十年来,聚集在霞影琴馆门下的学员累计已有800余人,还吸引了不少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的乐迷前来拜师学艺。

  据古书记载,古琴有“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等均可弹奏。在霞影琴馆,学员们学弹琴、学制琴,还经常外出演出、讲座,相互切磋。每隔一两个月,徐晓英都会组织学生去上天竺、万松书院、千岛湖等地搞一场雅集,几杯清茶,几缕清音,从水光滟潋的《潇湘水云》弹到汹涌澎湃的《流水》,与周围的景致相伴相融。

  学古琴何乐之有?“以前以为古琴艺术是高不可及的‘阳春白雪’,亲身体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件人人皆可为之雅事、幸事。”记者身边的一位年轻白领说,“以琴会友,其乐融融。”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高山流水有知音 2011-11-15 2220092 2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