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江河湖海的蓬勃交响

  (上接第一版)

  割下自己65%肝脏救丈夫的严根妹、35年坚守孤岛的乡村医生钟杏菊、十几年背着母亲上学的曹秋芳、被老百姓称为“编外110”的残疾人开锁匠杨冬林、勇斗歹徒不幸牺牲的19岁青年夏思敏……随着“平民英雄”、“身边好人”、“感动人物”、“浙江孝贤”等一系列基层评选活动的开展,这些“草根道德明星”深入人心,为全省公民道德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这也是践行公民道德的模范样本。

  不排除,在许多原本“伸一把手”就能解决的困难面前,一些人当了“看客”;不排除,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有人向权力和富贵“屈膝”。该如何守住道德底线,如何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正是这些语义丰富的个体“符号”,“垫”起了浙江人与人之间互助、互信、奉献和给予之基,倡导着一股努力向善的社会风尚。

  那些发轫于民间的精神文明种子,在全省各地充满创造力的提炼和深化中,愈显强大的生命力——

  德清县通过“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方式,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产生了滚雪球式效应;慈溪市首创“和谐促进会”鼓励外地人参与社会管理,促进新老市民的和谐融合……近年来全省广泛开展的邻居节活动,成了促进邻里和睦的一剂“良方”,增强了全社会的责任意识。

  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一个多层次的公民道德教育平台正在形成。559场——这是省市两级近年来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主题实践活动的次数;6700人——这是连续11场的“丽水好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的听众人数。

  而每一场震撼心灵的洗礼背后,还将产生巨大的、无法用数字衡量的“隐性力量”——更多与爱、责任、担当有关的故事,在城乡同时发芽、生长、传播,向阳光而行,生生不息。

  (三)

  从大处着眼,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从小处来说,它应该由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自觉自愿的细小闪光点聚集而成。这些美好品质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的精神元气,绘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爱的温暖氛围。

  今年10月11日至19日,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在杭州举行。9天,216小时,一万多朵志愿者“小浪花”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撑起了赛场上的蓝天。因为他们,天空更加明亮。

  志愿者服务,是近年来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耀眼的风景。“我们在你身边”——你听,任何一项艰难而艰巨的任务,一旦加上“志愿”的前缀,就显得柔软多了。

  “贵阳黎平县急需ABRH阴性血型血源,你能来吗?”

  “没问题!”

  因为QQ群里的一则稀有血型求助信息,让从未出过远门的中国美院学生毛陈冰,只身完成了一次千里走单骑。

  30多个小时后,这个身高155厘米、体重只有44公斤的单薄女孩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黎平县人民医院门口。尽管一度昏厥,她仍坚持献出240毫升鲜血,将一位病危产妇从死亡线上拉回。

  今年7月23日夜,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这个时候,我该站出来!”抱着这样的信念,昼夜奔忙在事故现场的搜救人员、开着私家车提供免费服务的车主、捋起袖管排队献血的普通市民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

  这些同声共气的共同体,释放着这样一种声音:灾难面前,百姓的脊梁顶天立地!

  哪些词汇可以概括“我们的价值观”?今年7月,杭州面向全国征集简洁易懂的价值观核心词。

  短短一个多月,活动网站总访问量近50万人次。“向真”、“向善”、“向美”、“唯真”、“拓新”、“尚德”…… 从15岁的初中生到82岁的耄耋老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的1300余件来自民间的作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梳理出新时期的解读。

  2010年9月,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省短信格言征集交流平台启动。运用大众语言,通过自觉参与、自主创作,全民思想感情得以熏陶,精神生活获得充实。

  再往前追溯,浙江曾涌现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一系列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呼吁全省人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守规则、讲礼仪、懂感恩、有责任、做好事”,自觉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进程中,分散的善良因子聚合、裂变、升华,道德的力量喷薄而出,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像叶脉纹理一样渗透在5400万浙江人的道德基因中。在时间的纵轴上,它与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上海世博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可谓全省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也是进一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底气和力量所在。

  (四)

  “浙江”二字,本意为曲折的江河。

  九十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七山二水一分田。或许是逼仄的生存空间和先天不足的资源禀赋,奠定了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意识,成为浙江人与时俱进、勇做时代弄潮儿的重要法宝。而其中始终跳动着、支撑着、引领前进的力量,正是这里所独有的一股子精、气、神。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浙江精神宛如钱塘江水,激波扬涛。

  千百年来,浙江精神流溢在良渚的玉器上、闪烁在鲁迅的诗文里,也流淌在西湖山水间,得以凝练成以人为本的观念、求真务实的理性、兼容并蓄的胸襟。虽然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具体形态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由其理性、胸襟、情怀、品行和志向所凝聚的内涵,正如涌动着的江河湖海中的活水,旺盛勃发。

  旁人看浙江,“民富”是醒目的名片;浙江人看浙江,“文化”是最耀眼的时代底色。精神为体、文化为用,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一种现实而强劲的生产力。

  今年10月25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省委省政府倾力打造、我省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场浙商精英聚会。

  对嗅觉灵敏的浙江人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转型、升级、跨越,站在“十二五”规划的起点上,浙江被寄予了很多期望。同时,我省“两创”总战略和“四大建设”如火如荼,微笑曲线的浓墨重彩一笔,期待浙商群策群力,挥毫写就。

  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眼下,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通货膨胀、银根紧缩接踵而至,浙江的民营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当务之急,是重塑诚信、发奋图强!

  回首4年前,200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温州市民营企业代表点燃了一把“诚信之火”;2010年,阿里巴巴十周年,马云用“诚信”一词总结了十年历程,又以“诚信”开启了新商业文明梦想;而在胡庆余堂,至今仍然挂着130年前胡雪岩制定的堂规:戒欺。

  诚信,是浙商的灵魂。

  而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坚守住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精神具有这种改革创新的气度和胆略。

  这不仅因为浙江素有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义利并举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更因为,时代已经为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内涵——浙江精神,正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温暖的红色起点出发,在湛波碧浪中奋勇向前。

  这将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江河湖海的蓬勃交响 2011-11-11 浙江日报2011-11-1100012 2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