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白水洋镇一处露天垃圾烧了多年,困扰乡邻——

烧不尽的垃圾山

  本报临海11月9日电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周伟 王茜

  “在我们家不远处,有座垃圾山整天在焚烧,持续好几年了,散发的恶臭严重影响了四方乡邻,向当地政府反映多次无人来管……”近日,白水洋镇白水洋村民向佳友民情工作站反映此事。露天焚烧垃圾是否合规?这座扰民垃圾山能不能搬走?今天,佳友民情工作站联合台州商报记者,一起深入调查。

  垃圾山高四层楼

  下午3时,雨一直下,记者赶到位于035省道旁的界岭头,路边这座高度相当于四层楼的垃圾山正在露天焚烧,阵阵浓烟飘向西南方向,散发着臭味。周边山上的树木已被熏得枯黄。

  通往垃圾山山顶道路的路口,立着一块宣传牌,牌上的大字清晰醒目:清洁家园,和谐乡村。

  “这么大一座垃圾山,就这么露天烧?”现场,记者碰到了15位来自台州各行各业的民间环保志愿者,这是他们开展“清源行动”中意外发现的一个目标。

  这样的阵势,惊动了正在垃圾山旁一块菜地里拾掇青菜的罗培角。“这里堆积的是白水洋镇的部分生活垃圾,早上8时,就有人开着翻斗车过来,把满满一车的垃圾卸在这里,每天如此。”老罗说。

  在老罗的记忆里,这座垃圾山,已经陪了他好几年。到底有几年,71岁的他记不清了。只是在他的身体越来越佝偻的日子里,这座垃圾山却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每天都在扩充着自己的体积。

  老罗对此无能为力。事实上,他所在的白水洋村的村民也搬不动。老罗说,因为受不了恶臭,村民向上反映多次,但都没有结果。

  “你们能把它弄走吗?”老罗突然问我们。

  至少烧了四五年

  对于这15位环保志愿者来说,这座垃圾山,是个意外且重大的发现。当垃圾从城市人眼皮底下消失的时候,它们最终需要一个归宿。但令志愿者们想不到的是,归宿竟在这里,而且以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

  几个志愿者跑上垃圾山,另外几个围着老罗,询问这座垃圾山的由来。

  老罗说,垃圾山所在的地方叫界岭头,属于临海白水洋镇白水洋村。他的菜地与垃圾山相隔约五米,从他四五年前在这块几平方米的菜地上种菜开始,就已经有了这座垃圾山。

  老罗目睹着垃圾山一天天壮大,然后再被烧掉,但他从来没有看到,这里的垃圾被重新运送出去。只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个人过来点火。老罗说,刚送来的垃圾含水量高,因此要先晾晒几天。对老罗来说,这是最痛苦的事情。每天他到菜地,总能闻到令人恶心的臭味。

  “附近的村民怎么办?”有人问老罗。老罗说,村民已经反映了很多次,但没人理会。他们能做的,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然后祈祷着风不往村子的方向吹。

  臭味,原是村民对垃圾山的最大抱怨。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加深了他们对这座垃圾山的怨恨。今年,老罗的邻居种了一片杨梅,杨梅地就在垃圾山的附近。有一天,垃圾山冒烟时,火星飘到杨梅地,烧掉了20多株杨梅树。

  燃烧的速度,似乎总跟不上堆填的速度,垃圾依然堆积如山。记者走到垃圾山旁,不断能踩到被烧得焦硬的物体。

  露天焚烧不可取

  志愿者王飞从垃圾山跑回来,因为被烟呛到,喉咙有些不舒服。他找到了蔡玲媛,小蔡在整个团队里面负责记录。王飞把在山顶看到的场景报告给了小蔡:“垃圾山大概有1000平方米,高度是10米左右,里面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

  除了记录现场的情况,小蔡还要负责记录现场水源的PH值。“PH值是6,酸性。”有人在老罗的菜地旁的一个小水沟里采了样,用试纸得出了数据。

  “在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上,露天焚烧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方式。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具有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一位专业人士说。

  “而且焚烧后的残渣由于存在一些重金属元素,随雨水渗入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这位专业人士说。

  事实上,老罗不知道,这样的露天焚烧,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只是村民们在说,对身体不好。”老罗说,菜地里的菜,好像很容易枯黄。

  这堆垃圾为何始终堆积如山?如此露天焚烧垃圾是否合规?这座垃圾山能不能搬走?本报将继续关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烧不尽的垃圾山 2011-11-10 2216364 2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